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友人
当代知音少,相思在此身。
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
是处应为客,何门许扫尘。
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
白话文翻译
当今知音很少,思念之情萦绕在心间。
南北相隔很远,常常询问往来的人。
在这里应该是客人,哪扇门允许我打扫尘埃呢?
靠着书信感到惆怅,蜀地的魂魄几声新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知音:指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常用于形容朋友。
- 相思:相互思念的情感。
- 一分南北路:南北两地的距离。
- 往来人:指往返于两地的人。
- 何门:哪一扇门。
- 扫尘:比喻清理杂务,表示对友人的思念。
- 蜀魄:指蜀地的灵魂或意象。
典故解析:
- 蜀:指的是古代的蜀地,今四川一带,因其文化和自然风光而闻名。
- 知音:源自《论语》,表现出对朋友的珍视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分隔两地之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孤独感的反思,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友情的重视。
诗歌鉴赏
《寄友人》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而细腻。诗的开头“当代知音少”道出了一种孤独的感受,表达了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找不到能够倾诉心声的朋友。接着,诗人用“南北路”来描绘两地的距离,生动地反映出思念之苦。诗中提到“往来人”,显示了他对信息传递的渴望,渴望能够通过他人了解友人的近况。
在“是处应为客,何门许扫尘”中,诗人自比为客人,感受到身处他乡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出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怀念。最后两句“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借用书信传递情感,展现出在书信中传递的思念之情,蜀地的魂魄声响象征着对友人情感的寄托。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优美,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谊的重视和对人生处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代知音少:对当今社会缺乏知音的感慨,表现出孤独感。
- 相思在此身:思念之情一直在心头,无法释怀。
- 一分南北路:南北的距离将他们隔开,生动形象。
- 长问往来人:通过他人传递问候,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
- 是处应为客:自我定位为客人,感受到异乡的孤独。
- 何门许扫尘:对友人渴望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思考。
- 凭书正惆怅:依靠书信传递思念,情感表达细腻。
- 蜀魄数声新:蜀地的魂魄象征着友人的情感,寄托深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南北路”与“往来人”,形成音韵的和谐。
- 比喻:如“凭书正惆怅”,将书信与惆怅相结合,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知音:象征真挚的友谊。
- 南北路:表示距离的遥远,思念的深重。
- 书信:传递情感的媒介,体现了思念的方式。
- 蜀魄:象征着对友人的怀念与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当代知音少”中的“知音”指的是什么? A. 知道自己的人
B. 理解自己的人
C. 忍耐的人
D. 朋友 -
诗中提到的“蜀魄”是指? A. 友人的灵魂
B. 书信的内容
C. 自己的思念
D. 南北的风景 -
“是处应为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孤独
C. 快乐
D. 无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许浑的《咏柳》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对比朱庆馀的《寄友人》和许浑的《咏柳》,两者都表达了对友情和自然的思考,但朱庆馀更着重于人际关系的孤独感,而许浑则通过自然描绘出人生的哲理和感悟。两首诗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