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浙东周判官》
时间: 2025-01-17 08:32: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浙东周判官
作者: 朱庆馀 〔唐代〕
久闻从事沧江外,
谁谓无官已白头。
来备戎装嘶数骑,
去持丹诏入孤舟。
蝉鸣远驿残阳树,
鹭起湖田片雨秋。
到日重陪丞相宴,
镜湖新月在城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周判官的送别之情。
我早就听说您在沧江以外的地方任职,
谁说没有官职的人就会白头苍苍呢?
您骑着几匹嘶鸣的战马来到这里,
又将带着丹书诏令驶向孤舟。
蝉鸣声远远传来,驿站旁的树木在残阳下显得格外苍凉,
白鹭从湖田上起飞,秋雨点滴洒落。
等到日后再次陪同丞相共赴宴席,
那时镜湖的新月映照在城楼之上。
注释
- 从事:指担任官职的人,这里意指周判官的职务。
- 沧江:指的是长江或江河,象征着远方的地方。
- 丹诏:指的是皇帝的诏书,通常用红色的纸写成,象征权威。
- 重陪:再次陪伴,指的是在宴会上的陪同。
- 镜湖: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湖泊,具有美丽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五言绝句和律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周判官即将离任之际,朱庆馀以此诗表达对他的送别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员的流动性和离别的情感。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真挚,景色优美,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重聚的期盼。开头两句通过耳闻目睹的方式引出周判官的身份,表达了对他任职的羡慕与敬意。接下来描述他骑马而来和即将离去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官场的流动与无常。蝉鸣、鹭起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象征着离别时的惆怅。最后,诗人在宴席上的期待和对美好未来的描绘,给整个离别的氛围注入了一丝希望与温暖,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闻从事沧江外:我早就听闻你在沧江外任职,表明对周判官的关注。
- 谁谓无官已白头:没有官职的人也未必就会衰老,反映了对官职的看法。
- 来备戎装嘶数骑:你骑着几匹马过来,象征着周判官的威风和气势。
- 去持丹诏入孤舟:即将带着皇命离开,表现出工作的责任感。
- 蝉鸣远驿残阳树:描绘了离别时的环境,带有一丝伤感。
- 鹭起湖田片雨秋:秋天的白鹭在雨中起飞,进一步营造出离别的氛围。
- 到日重陪丞相宴:期待将来再次与丞相共享宴席,预示着重聚的希望。
- 镜湖新月在城楼:描绘了美丽的景象,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来备戎装嘶数骑,去持丹诏入孤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自然界的意象(如蝉、鹭、秋雨),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比喻:通过“镜湖新月”来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富有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离别的惆怅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官场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沧江:象征着遥远的地方与人生的旅途。
- 蝉鸣:常常与离别、时间的流逝相联系,增添了伤感的气氛。
- 鹭起:象征着自由与远行,带有一种洒脱的情感。
- 镜湖新月:象征着美好、希望与未来的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朱庆馀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明代
C. 唐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丹诏”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皇帝的诏书
C. 风筝
D. 战旗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战争
B. 离别与重聚
C. 自然景色
D. 爱情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别》 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是送别的主题,但更加突出了对友谊的直接表达与情感的激荡。
- 《送别》: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离别的凄凉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朱庆馀诗文选》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同时也能在学习中加深对唐代诗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