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余氏聚远楼》

时间: 2025-01-06 15:16:19

若向天机识得亲,是间看不尽青春。

须知聚远惟方寸,说与楼前望眼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余氏聚远楼
魏了翁 〔宋代〕
若向天机识得亲,是间看不尽青春。
须知聚远惟方寸,说与楼前望眼人。


白话文翻译:

如果能识得天机的亲密关系,那么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也看不尽青春的美好。
要知道,聚集远方的情感仅在于心中的寸土,告诉在楼前眺望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若向:如果。
  • 天机:天意,机缘。
  • 识得:理解,识别。
  • 青春:年轻时光,指美好的时光。
  • 聚远:聚集远方的情感或思念。
  • 方寸:心中,心思。
  • 望眼人:在楼前远望的人,可能指思念的人。

典故解析:
“聚远”可以理解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此类情感常见于古诗词中,代表了对友人或亲人思念的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景升,号梅溪,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情感,兼具哲理。

创作背景:
《题余氏聚远楼》创作于魏了翁对余氏聚远楼的感慨,表达了他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此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聚远楼”为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首句“若向天机识得亲”,在诗中引入了对命运和关系的思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接着提到“看不尽青春”,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感慨,青春易逝,令人惋惜。

“须知聚远惟方寸”,诗人强调心中对远方的思念,虽然地理上可能相隔千里,但心中那份情感却是近似的。最后一句“说与楼前望眼人”,则呼应了整个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在楼前远望的人的关心与慰藉。这种情感的传递,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虽有距离,心却相连。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魏了翁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若向天机识得亲:若是能理解天意与亲情。
  • 是间看不尽青春: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难以完全体验青春的美好。
  • 须知聚远惟方寸:要知道,情感的聚集只在心中。
  • 说与楼前望眼人:告诉那些在楼前眺望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聚远”比喻思念的情感。
  • 对仗:诗中存在一定的对仗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情感与心境拟人化,增强读者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亲情的珍视,尽管青春易逝,但心中的情感始终不会改变,强调了心灵的联系超过空间的距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春: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美好时光。
  • 聚远:象征对远方的思念和情感的寄托。
  • 方寸:象征心灵的广阔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聚远”指的是什么?
    A. 聚会的地点
    B. 对远方的思念
    C. 物理上的距离
    D. 酒席上的欢聚

  2. “若向天机识得亲”意指什么?
    A. 若能理解命运与亲情
    B. 若能知道天机
    C. 若能与亲人团聚
    D. 若能解读诗意

  3. 诗中提到的“楼前望眼人”指的是谁?
    A. 在楼上看风景的人
    B. 远方的亲人
    C. 思念的人
    D. 朋友们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达了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魏了翁的诗更侧重于心灵的感受,而杜甫则强调了身处困境中的思念与忧虑。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深深的人际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宋诗词入门》
  • 《诗经与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