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分水岭望乡二首》

时间: 2025-01-19 19:46:22

岭头泉眼一涓流,南入虔州北吉州。

只隔中间些子地,水声滴作两乡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岭头泉眼一涓流,
南入虔州北吉州。
只隔中间些子地,
水声滴作两乡愁。

白话文翻译:

在岭头的泉眼涓涓流出清泉,
往南流入虔州,往北流入吉州。
仅仅隔着一小块土地,
水声滴落成了两地的乡愁。

注释:

  • 岭头:山岭的顶端。
  • 泉眼:泉水的出水口。
  • 涓流:细小而持续的流水。
  • 虔州、吉州:古地名,今分别对应于江西省的虔城和吉安地区。
  • 乡愁:思念故乡的情感。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乡愁”这一情感在中国文学中常常与游子思乡的主题相连,表达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家乡的依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江西人,南宋著名的诗人。他以豪放洒脱的个性和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憩分水岭望乡二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安定,文化繁荣。诗人游历于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乡愁的交织,在此背景下,诗作应运而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水流的路径和游子心中的乡愁。开篇提到“岭头泉眼一涓流”,通过形象的描绘,诗人将泉水的涓涓流动与故乡的思念紧密相连。泉水南流入虔州,北流入吉州,正是水源分流的象征,暗示着诗人对故乡的分隔与渴望。最后一句“水声滴作两乡愁”则将水声与乡愁结合在一起,传达出一种深切的情感,令人感受到那种无奈而又真挚的思念。整首诗以水为媒介,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岭头泉眼一涓流:描绘了泉水从山岭流出,象征着生命的源泉。
    2. 南入虔州北吉州:表明水流的方向,同时暗示了两地的地理关系。
    3. 只隔中间些子地:强调两地之间的距离之小,反衬出乡愁的深重。
    4. 水声滴作两乡愁:水声的滴落,承载了游子的思乡情感,加深了诗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南入虔州北吉州”形成了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泉水的流动比喻着游子的思念,形象而生动。
  •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人对家乡的深情依恋,具有普遍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泉水:象征生命、清新与思念。
  • 乡愁:表达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具有普遍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北方向分别是哪个州? A. 南州与北州
    B. 虔州与吉州
    C. 江州与河州
    D. 湘州与赣州

  2. “水声滴作两乡愁”中,“水声”与“乡愁”之间的关系是? A. 直接相关
    B. 无关
    C. 反义关系
    D. 因果关系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憩分水岭望乡二首》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都表达了思乡情感。但杨万里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人情的交织,而王维则更为直白地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构建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杨万里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