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一九八一年夏长江暴涨,为百年以来所未有,赋此以记》
时间: 2025-01-19 16:51: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汹涛滚滚挟雷来,浩荡震群山。
似千军掠阵,万骑惊溃,平野漫漫。
江上机帆都绝,一派海天宽。
浊浪门前起,街市成滩。
不用忧愁朝夕,有英雄挺出,共济时艰。
纵水高千丈,一笑踏波还。
请君看,横流两岸,已低头,渐渐弭狂澜。
齐声喝,把苍龙缚,共祝平安。
白话文翻译:
望着汹涌的波涛,雷声轰鸣而来,浩荡的洪水震撼着群山。
就像千军万马在阵中掠过,平原上漫无边际。
江面上的船只全都被冲走,仿佛海天连成一片。
浑浊的浪潮在门前翻滚,街市变成了滩涂。
不必为早晚的忧虑而烦恼,有英雄挺身而出,共同渡过难关。
即使水高达千丈,依然可以微笑着踏波而行。
请你看看,江水横流的两岸,人们已低下头,渐渐平息这狂澜。
齐声高呼,把苍龙束缚,共同祈愿平安。
注释:
- 汹涛:形容波涛汹涌,声势浩大。
- 挟雷来:带着雷声而来,形容风雨交加的气势。
- 浩荡:形容气势宏伟,浩大。
- 机帆:指的是机械动力的帆船。
- 浊浪:指的是肆虐的泥沙水波。
- 街市成滩:形容街市被洪水淹没,变成了滩涂。
- 英雄:指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有志之士。
- 苍龙: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江水的象征,意指要把洪水的势头控制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仁德,生于20世纪,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品多以自然景观、社会变迁及人文关怀为主题。他的诗歌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1981年夏天,长江水位暴涨,造成了百年未有的洪灾。诗人以此诗记录这场灾难,表达人民在逆境中团结一致、勇敢面对的精神。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描绘了长江暴涨的壮观场景以及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团结和勇气。开篇以“望汹涛滚滚挟雷来”引入,立刻抓住读者的注意,展现出洪水的巨大威胁和自然的力量。接着通过“似千军掠阵,万骑惊溃”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洪水的急速与毁灭性,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压迫的氛围。
在面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恐惧和绝望中,而是通过“英雄挺出,共济时艰”表达了人们在危难时刻的团结与共同抗争的决心。此情此景,暗示了社会的希望和未来的光明。最后,诗人以“齐声喝,把苍龙缚,共祝平安”结束,象征着人们的团结力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威严,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勇敢与团结,彰显了人类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望汹涛滚滚挟雷来:描写眼前的波涛汹涌,伴随着雷声,渲染出一种紧迫和危险的氛围。
- 浩荡震群山:洪水的力量之大,连山都为之震撼。
- 似千军掠阵,万骑惊溃:用战争的比喻,表现洪水的猛烈与迅猛,仿佛千军万马在奔涌而来。
- 平野漫漫:描绘洪水泛滥的广阔场景,没有尽头。
- 江上机帆都绝,一派海天宽:水势如此汹涌,船只全部被冲走,形成一片浩瀚的海天景象。
- 浊浪门前起,街市成滩:洪水把街市淹没,形象地反映了受灾的惨状。
- 不用忧愁朝夕,有英雄挺出,共济时艰:转折句,鼓励人们不必忧虑,有英雄站出来,大家共同面对困难。
- 纵水高千丈,一笑踏波还:即使洪水高达千丈,依然能够微笑面对,显示出乐观的态度。
- 请君看,横流两岸,已低头,渐渐弭狂澜:请你看看两岸的洪水已渐渐平息,象征着希望的到来。
- 齐声喝,把苍龙缚,共祝平安:人民齐心合力,愿望平安,展现出团结的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千军”、“万骑”形容洪水,增强了气势。
- 拟人:将洪水形象化,赋予其人类的特征。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长江洪水的壮观与危害,以及人们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团结和勇气,传达了面对自然灾害时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汹涛:象征自然力量的巨大与不可抗拒。
- 苍龙:象征江水,暗喻自然的威胁与挑战。
- 英雄:象征在困境中站出来的人,代表着希望与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望汹涛滚滚挟雷来”中的“挟”字意思是: A. 向上
B. 带着
C. 夹住
D. 反方向 -
“不用忧愁朝夕”表达的情感是: A. 绝望
B. 乐观
C. 无奈
D. 忧虑 -
诗歌中提到的“英雄”是指: A. 诗人
B. 在灾难中挺身而出的人
C. 自然力量
D. 政府官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与感慨。
- 《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猎人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粗略解读:
两首作品都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感情,但《八声甘州》更侧重于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团结与勇气,而《庐山谣》则强调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