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亚子寄示摸鱼儿题秣陵悲秋,久未属和。残念风雪,枯坐客窗,填此以杀其悲恕不和之调也》
时间: 2025-01-17 10:07: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惨西风旋绕石头城,幽燐绿星星。
算国殇多少,大招未赋,那不悲鸣。
热血流归桃渡,红浪冷凝冰。
愁绝蛾眉影,隔岸峰青。
之子而今已矣,想成仁取义,双目能瞑。
把生前恩怨,一例总消平。
只难堪感怀今昔,对河山痛泪洒新亭。
兴亡恨,待传奇手,絮与人听。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西风萧瑟之际,石头城的孤寂与悲凉。幽暗的夜空中,星星点点,似乎在诉说国破家亡的悲痛。作者回忆起国殇,感慨未曾赋诗表达心中之痛,心中难免悲鸣。热血流淌回到桃渡,然而如今的红浪已凝成冰。愁苦的心情如同蛾眉的影子,隔岸的青峰似乎也在映衬着这种悲伤。曾经的英雄如今已逝,想要为国捐躯,双目也能闭合。生前的恩怨,在此刻都化为乌有。只是在感怀往昔与现实的同时,面对河山的惨痛,眼泪不禁滑落新亭。兴亡之恨,期待传奇人物的出现,诉说这段历史的悲哀。
注释
- 惨:悲惨、凄凉。
- 旋绕:环绕。
- 幽燐:黑暗中微弱的光。
- 桃渡:指的是桃花源,象征理想的归宿。
- 蛾眉影:形容女子的眉目,柔美而愁苦。
- 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含有忠诚与英雄的意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昌眉,近代诗人,生于不平凡的时代,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与社会的变迁。他的诗歌多以抒怀为主,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国家动荡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对故国的深沉思念与悲痛,旨在唤起读者的共鸣,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西风、星光、桃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悲痛。首句“惨西风旋绕石头城”生动地展现了环境的荒凉,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接下来的“幽燐绿星星”则是对夜空的描绘,暗示着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有微弱的希望存在。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借助热血与冰的对比,展现了英雄热血未冷却却又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愁绝蛾眉影,隔岸峰青”则通过柔美的意象,映衬出心中无法消弭的愁苦。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过往英雄的追忆,表达了对牺牲和忠诚的敬仰,最后以“痛泪洒新亭”收尾,情感达到高潮,令人动容。
整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惨西风旋绕石头城”:以“西风”象征秋冬的凋零与悲凉,石头城则暗指某种坚硬而孤独的地方。
- “幽燐绿星星”:在黯淡的夜空中,微弱的星光闪烁,象征希望与绝望的交织。
- “算国殇多少,大招未赋”:对国家悲痛的思考,未能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 “热血流归桃渡,红浪冷凝冰”:热情与热血的理想在现实的冰冷中凝固,形成强烈的对比。
- “之子而今已矣,想成仁取义”:追忆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表达对他们的敬仰与追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热血流归桃渡”与“红浪冷凝冰”的对比,增强了悲情的表现。
- 意象:西风、星星、桃渡等意象的使用,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历史感。
- 比喻:“蛾眉影”比喻愁苦的心情,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对亡国之痛的深切感怀为核心,借助自然景象与历史回忆,展现了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英雄的追思,最终在痛苦的泪水中寻求一种解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凄凉,传达出时光流逝与生命无常的主题。
- 星星:象征希望,尽管微弱,却是黑暗中的一丝亮光。
- 桃渡:象征理想的归宿与故乡的怀念,暗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蛾眉影:美丽而愁苦的意象,表现出主人公的内心纠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西风”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温暖
- B. 秋冬的凋零与悲凉
- C. 夏日的狂欢
-
“愁绝蛾眉影”中的“蛾眉”指的是什么?
- A. 男性英雄
- B. 女性的美丽与忧愁
- C. 自然景象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爱情的渴望
- B. 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关切
- C. 对个人生活的反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
- 《登高》 by 杜甫:反映了对国家困境的深切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为描绘自然与人情,前者更注重于春日的美好,而本诗则侧重于对国殇的哀叹。
- 《离骚》 by 屈原:均为抒发个人情感,但《离骚》更多的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叹,而本诗则着重于国家命运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对古典诗词的全面介绍。
- 《近现代诗词研究》:对近现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进行的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