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村》

时间: 2025-01-19 20:50:47

家住烟波似画图,残年不复叹头颅。

深深竹坞见萤度,翳翳菰丛闻鸟呼。

十里笳声上云汉,一空星影落陂湖。

天公著我非无地,却悔从来错怪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家住烟波似画图,残年不复叹头颅。
深深竹坞见萤度,翳翳菰丛闻鸟呼。
十里笳声上云汉,一空星影落陂湖。
天公著我非无地,却悔从来错怪渠。

白话文翻译:

我住在如同画图一般的水乡,年岁已晚不再对人生叹息。
在深深的竹林坞中,萤火虫时隐时现,
在浓密的芦苇丛中,听见鸟儿在鸣叫。
十里之外的笳声传到云端,一片星影洒落在湖面。
上天把我放在这里并非没有地方,却悔恨过去对它的误解。

注释:

  • 家住:居住在。
  • 烟波:水面上弥漫的烟雾和波纹,形容水乡的朦胧美。
  • 似画图:形容景色如同画卷般美丽。
  • 残年:指晚年,年岁已高。
  • 叹头颅:即对人生的感叹。
  • 深深竹坞:指深邃的竹林。
  • 萤度:萤火虫飞过。
  • 翳翳:形容浓密,遮挡。
  • 菰丛:即芦苇丛。
  • 笳声:笳是一种乐器,这里指乐声。
  • 上云汉:指声响传到天上。
  • 一空:形容空旷,清晰。
  • 星影:星星的影子。
  • 陂湖:陂是小土堤,指湖面。
  • 天公:上天。
  • 非无地:并非没有地方。
  • 错怪渠:对它的误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陆游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复兴,他的诗歌风格以豪放、深沉著称,常表达爱国情怀和人生感慨。

创作背景:

《水村》创作于陆游晚期,正值其人生的晚年,诗人在诗中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故乡水乡的眷恋。此时,陆游经历了诸多沧桑,心中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欣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诗意。

诗歌鉴赏:

《水村》是一首描绘水乡美景与抒发人生感悟的诗。诗中,陆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所居住的水乡,深厚的竹坞、萤火虫的舞动、鸟儿的呼唤,都体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诗的前半部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尽管年岁已高,陆游却不再对人生感到叹息,而是静心欣赏周围的美景。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笳声与星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梦幻的意境,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感悟。他意识到,上天把他放在这里并非没有理由,反而是让他重新认识生活的意义,从而消除了对自然的误解与怀疑。

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一种和谐,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反思,充分体现了陆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家住烟波似画图:描绘了水乡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2. 残年不复叹头颅: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豁达态度,不再感慨过去。
  3. 深深竹坞见萤度:通过萤火虫的出现,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气息。
  4. 翳翳菰丛闻鸟呼: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鸟鸣声成为了自然的乐章。
  5. 十里笳声上云汉:音乐声传递到遥远的天际,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6. 一空星影落陂湖:星影洒落湖面,表现出宁静的夜晚美景。
  7. 天公著我非无地:反思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受到自然的关照。
  8. 却悔从来错怪渠:表达了对自然的误解与悔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乡比作“画图”,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 拟人:如“天公著我”,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故乡水乡的深厚眷恋,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的重新认识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烟波:象征着宁静与美好,体现水乡的朦胧美。
  2. 萤火虫:象征着生命的微光与希望。
  3. 笳声:代表着音乐与生活的节奏。
  4. 星影:象征着梦幻与思考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家住烟波似画图”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 a) 山村
    b) 水乡
    c) 城市
    答案:b) 水乡

  2. 诗人对晚年的态度是?
    a) 愁苦
    b) 淡然
    c) 忧伤
    答案:b) 淡然

  3. “深深竹坞见萤度”中,萤火虫的出现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微光
    b) 夜晚的黑暗
    c) 自然的喧闹
    答案:a) 生命的微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柳宗元):描绘水乡的孤寂与美。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达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水村》 vs 《静夜思》(李白):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水村》更侧重于自然美景的描绘,而《静夜思》则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