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曲池游眺》
时间: 2025-01-19 17:39: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曲池游眺
作者:薛逢 〔唐代〕
陌上秋风动酒旗,
江头丝竹竞相追。
正当海晏河清日,
便是修文偃武时。
绣毂尽为行乐伴,
艳歌皆属太平诗。
微臣幸忝颁尧历,
一望郊原惬所思。
白话文翻译:
在秋风吹动的田野上,酒旗摇曳,
江边的丝竹乐声此起彼伏。
正值海晏河清的美好时光,
也是修文偃武的好时节。
华丽的车驾都成了游乐的伴侣,
动听的歌声都是太平盛世的词曲。
我身为微臣,幸得颁发尧舜的历法,
眺望郊野原野,心中倍感舒畅。
注释:
- 陌上:田野的路旁。
- 酒旗:指酒家悬挂的旗帜,表示可以饮酒。
- 丝竹:泛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乐队。
- 海晏河清:形容国家安定,水面平静。
- 修文偃武:指提倡文治,抑制武力。
- 绣毂:华丽的车子,这里指代行乐的车驾。
- 艳歌:美丽动听的歌曲。
- 微臣:自谦的说法,指地位较低的官员。
典故解析:
- 尧历:尧是古代中国的明君,尧舜时代被视为理想的治国时期。提到尧历,意味着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 修文偃武:出自《汉书·元帝纪》,强调文治的重要性,表现了对和平时期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逢,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文关怀和社会变迁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是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的传统节日,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对国家繁荣和个人情感的双重感受。
诗歌鉴赏:
《九日曲池游眺》是一首描绘重阳节游玩的诗作,通过描绘秋风、酒旗、乐声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欢快、和谐的气氛。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在其中融入了对国家安宁、社会太平的渴望。
全诗中,诗人用“陌上秋风动酒旗”开篇,生动地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场景,随后的“江头丝竹竞相追”则引入了乐声的描写,形成了一种欢快的节日气氛。接着,诗人提出“正当海晏河清日”,表明了时代的美好与太平,并指出这是文治盛行的时代,表现了对安定社会的赞美与向往。
在后两句中,“绣毂尽为行乐伴,艳歌皆属太平诗”,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游玩的乐趣与国家的繁荣,展现了个人在社会和谐背景下的快乐与满足。最后一句“微臣幸忝颁尧历”则是谦虚自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安宁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陌上秋风动酒旗:描绘了秋天的田野上,酒旗随风摇动的场景,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 江头丝竹竞相追:描绘了江边乐器声此起彼伏,展现出欢快的音乐气氛。
- 正当海晏河清日:强调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美好时光。
- 便是修文偃武时:指出这是提倡文治、抑制武力的理想时刻。
- 绣毂尽为行乐伴:华丽的车驾都是游玩的陪伴,反映了节日的欢愉。
- 艳歌皆属太平诗:美丽的歌曲都是赞美太平盛世的作品,表现了对安宁生活的庆祝。
- 微臣幸忝颁尧历:自谦称之,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 一望郊原惬所思:远望郊外,心中感到舒畅,表达了内心的满足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酒旗”、“丝竹”比喻节日的热闹与欢快。
- 对仗:如“绣毂尽为行乐伴,艳歌皆属太平诗”,形成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欢乐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社会太平的向往,以及个人在和谐社会中获得的快乐与满足,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美好景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人生的感慨,带有淡淡的忧伤。
- 酒旗:代表欢乐的聚会和节庆的气氛,寓意生活的乐趣。
- 丝竹:象征音乐与文化的传承,表现出文人雅士的情趣。
- 修文偃武:代表着对文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节日的情景?
A. 春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
“海晏河清”一句中“海晏河清”指的是什么?
A. 自然风景
B. 国家安定
C. 水面波动 -
“艳歌皆属太平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个人情感
B. 对国家安宁的赞美
C. 对战争的渴望
答案:
- B. 重阳节
- B. 国家安定
- B. 对国家安宁的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节日的情景,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对家乡兄弟的思念,情感更为深沉和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