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观猎
原文展示:
马缩寒毛鹰落膘,角弓初暖箭新调。平原踏尽无禽出,竟日翻身望碧霄。
白话文翻译:
马匹因寒冷而缩起毛发,鹰因饿瘦而失去体力,角弓刚刚变暖,箭也开始调试。平原上走遍了所有地方,竟然没有一只鸟飞出,整天翻身仰望着碧蓝的天空。
注释:
- 马缩寒毛:马在寒冷中缩起毛发,形象地描绘出寒冷的天气。
- 鹰落膘:鹰因饥饿而瘦弱,表现了捕猎的艰难。
- 角弓初暖:角弓是用动物角制成的弓,初暖指的是气温回升,适合射箭。
- 箭新调:新调的箭意味着刚刚制作或调试好的箭,准备出发。
- 平原踏尽无禽出:表示在广阔的平原上寻找猎物,却没有一只鸟出现。
- 竟日翻身望碧霄:整日翻身仰望着碧蓝的天空,表达了猎人无功而返的失落感。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述猎场的场景,反映了唐代人对狩猎活动的热爱与向往,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活动的影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薛逢,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擅长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此时社会安定,民众生活富裕,狩猎作为一种娱乐和生活方式受到欢迎。诗人通过猎人之眼观察自然,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了狩猎活动中的艰辛与无奈。诗人以简练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狩猎图景:寒冷的天气使得马匹和鹰都显得无精打采,猎人渴望成功而四处寻找,却发现平原上没有一只鸟飞出。这一系列的描写引发读者对自然环境的反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谐。
在这个过程中,诗人以“竟日翻身望碧霄”作为结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感。虽然猎人满怀期待,却未能如愿以偿,自然的不可预测性让人感受到一种悲观的气息。这种情感在唐诗中并不少见,反映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马缩寒毛:描绘寒冷环境对马的影响,象征自然的严酷。
- 鹰落膘:鹰的瘦弱表现了捕猎的艰难,暗示猎人未能捕获猎物。
- 角弓初暖:暗示气候转暖,猎人准备行动,但实际情况却不如意。
- 平原踏尽无禽出:表达猎人遍寻无果的失落感。
- 竟日翻身望碧霄:猎人整天无所事事,向往着天空,体现孤独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寒毛与鹰的瘦弱比喻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与狩猎的失败。
- 对仗:前两句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马与鹰的状态赋予了生动的情感,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狩猎的无奈与孤独,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 马:象征力量与活力,但在寒冷中显得无力。
- 鹰:象征自由与力量,饥饿则反映出捕猎的艰难。
- 角弓与箭:代表猎人的准备与期待。
- 平原:象征广阔而又无情的自然环境。
- 碧霄:象征理想与希望,猎人向往的目标。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 A. 马和狼
B. 马和鹰
C. 鹰和猎豹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狩猎的艰难与无奈
C. 战争的残酷 -
“竟日翻身望碧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孤独
C. 兴奋
-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 李白《夜泊牛津》: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交融。
-
诗词对比:
- 薛逢的《观猎》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环境,但前者更侧重于狩猎的艰辛,而后者则表达了对雄伟景观的向往与赞美,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各类唐代诗人的传记与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