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甫叔挽诗二首》

时间: 2025-01-07 20:38:49

撰屦西山路,寻春得重陪。

那知分手去,不作转头来。

寂寂双溪雪,依依半树梅。

经行陈迹在,横涕湿苍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畴甫叔挽诗二首
撰屦西山路,寻春得重陪。
那知分手去,不作转头来。
寂寂双溪雪,依依半树梅。
经行陈迹在,横涕湿苍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山路上穿新鞋,寻春而行的情景。谁知离别时却不再回头。路边双溪的雪静静地落下,半边梅树依依向我招手。走过的旧地仍在,眼泪无意间湿透了青苔。

注释:

  • 撰屦:穿鞋。撰,与“穿”同义。
  • 重陪:重新陪伴,指寻春时的陪伴。
  • 分手:离别,分别。
  • 横涕:流泪,形容眼泪流淌。
  • 苍苔:青苔,常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

典故解析:

“寻春”可理解为寻找春天的美好,常常用来象征希望与生机。诗中提到的梅树和雪,体现了季节的变迁和情感的交织,梅花在古诗中常象征坚韧与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字惟常,号山泉,南宋诗人,擅长诗歌与散文,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洪咨夔与友人分离之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不舍,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中人际关系的珍贵。

诗歌鉴赏:

《畴甫叔挽诗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感和自然景观的融合。诗的开头,作者以“撰屦西山路”引入,足下新鞋踏上西山,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然而,紧接着的“那知分手去,不作转头来”则以反转的方式,表现出离别的沉重与无奈,甚至在此刻,春天的陪伴也显得无比渺小。

接下来的意象“寂寂双溪雪,依依半树梅”则通过对比,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双溪的雪,象征着冷寂的环境,而梅花的依依则流露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最后“经行陈迹在,横涕湿苍苔”则是情感的高潮,流泪湿透了青苔,暗示着作者在回忆中的无尽唏嘘和对过往的追忆。整首诗在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中,展现了离别的苦涩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撰屦西山路:穿新鞋走上西山的路,暗示新的旅程。
    • 寻春得重陪:寻找春天,得到了重聚的陪伴,初看似幸福,实则暗藏离别之苦。
    • 那知分手去:谁能想到就这样分别。
    • 不作转头来:离开后不再回头,反映出决绝与无奈。
    • 寂寂双溪雪:双溪的雪静悄悄地落下,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依依半树梅:梅树一半依依在望,象征着对过去的牵挂。
    • 经行陈迹在:走过的痕迹仍在,意味着回忆的永存。
    • 横涕湿苍苔:眼泪流淌湿透了青苔,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悲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和梅花比作美好时光。
    • 拟人:梅树“依依”的姿态,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寂寂双溪雪,依依半树梅”,展现出和谐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融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于一体,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珍惜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西山:象征着旅途与探索。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双溪雪:冷静与孤独的体现。
  • 梅花:高洁与坚韧的象征。
  • 苍苔:时间的印记与记忆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撰屦西山路”中的“撰屦”意为:

    • A. 穿鞋
    • B. 走路
    • C. 旅行
  2. “那知分手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无奈
    • C. 愤怒
  3. “横涕湿苍苔”中“苍苔”指的是什么?

    • A. 青苔
    • B. 草地
    • C. 雪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送友人》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洪咨夔的《畴甫叔挽诗二首》与李白的《送友人》都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洪诗更注重自然景象对情感的映衬,而李白则直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李白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