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和老人雪晴》

时间: 2025-01-14 03:58:53

云屏九折跨三休,公欲行春雪不愁。

逗暖流澌鸣暗谷,送晴倒景漾层楼。

似无似有草痕动,半落半开花气浮。

婆饼焦声林外起,便从野渡唤横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屏九折跨三休,公欲行春雪不愁。
逗暖流澌鸣暗谷,送晴倒景漾层楼。
似无似有草痕动,半落半开花气浮。
婆饼焦声林外起,便从野渡唤横舟。

白话文翻译:

在九曲的山路上,云雾缭绕,仿佛在跨越三座休息的亭子。公子想要在春天的雪中出行,心中并不忧虑。温暖的溪水流淌着,发出悦耳的鸣声,隐秘的山谷中响起。阳光洒下,映照在高楼的窗外,波光粼粼。草坪上似有似无的痕迹在移动,花儿半开半落,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林外传来婆饼的焦声,便从野渡口召唤横舟。

注释:

  • 云屏:云雾如屏,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景象。
  • 九折:形容山路的曲折。
  • 逗暖流澌:溪水缓缓流动,发出声响。
  • 婆饼焦声:指的是制作婆饼时发出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子华,号少华,宋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著称。其作品常体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雪融化之时,诗人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歌鉴赏:

《谨和老人雪晴》是一首描绘春雪融化后自然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复苏。开篇即以“云屏九折跨三休”引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展现了山间的灵动与变化。接着,诗人描绘了溪水流动的声音与阳光洒落的景象,既有动感又不失静谧,体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诗中“似无似有草痕动,半落半开花气浮”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春日的细腻景象,传达出一种轻盈而生动的气息。最后一句“便从野渡唤横舟”则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似乎在呼唤着一种向往自然的生活方式。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抒情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屏九折跨三休:云雾如屏,形容山路蜿蜒曲折,给人一种神秘感。
  2. 公欲行春雪不愁:春天的雪融化,诗人心中无忧,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
  3. 逗暖流澌鸣暗谷:暖流在山谷中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生动描绘出春天的气息。
  4. 送晴倒景漾层楼:阳光洒下,映照高楼,形成美丽的倒影。
  5. 似无似有草痕动:草地上的痕迹在轻微移动,表现春天的生机。
  6. 半落半开花气浮:花朵半开半落,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展现春天的柔美。
  7. 婆饼焦声林外起:林外传来婆饼的声音,增添了一种生活的气息。
  8. 便从野渡唤横舟:从渡口召唤横舟,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屏”形容山间的云雾,增强了景象的立体感。
  • 拟人:如“逗暖流澌鸣”,使流水仿佛有情感,增添了诗的韵味。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表现出诗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的热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屏: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神秘。
  • 春雪:代表着新生与希望。
  • 流澌: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活力。
  • 花气: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屏”指的是什么?

    • A. 雾霭
    • B. 山路
    • C. 亭子
    • D. 水流
  2. 诗人对春天的心情是?

    • A. 忧愁
    • B. 无忧
    • C. 恐惧
    • D. 疲惫
  3. “婆饼焦声”指的是什么?

    • A. 雪声
    • B. 花香
    • C. 制作食物时的声音
    • D. 流水声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雨水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着重描绘春天的初醒与万物复苏,风格更加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洪咨夔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