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时间: 2024-12-29 16:55:40

百和香中本无我,光透尘劳一一法。

佛法本从空处起,炳然字义照太空。

以此一香应发心,东方出日西方雨。

我今稽首伐闍罗,是真离欲阿罗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和香中本无我,光透尘劳一一法。
佛法本从空处起,炳然字义照太空。
以此一香应发心,东方出日西方雨。
我今稽首伐闍罗,是真离欲阿罗汉。

白话文翻译:

在百和香的香气中,本没有我这个存在,光明透过尘世的劳苦,一切法则都显现出来。佛法本源自虚空之中,清晰的字义照耀着广阔的天空。以这股香气作为启发心灵的契机,东方的日出和西方的降雨都在此中显现。今天我向伐闍罗(守护神)顶礼,真正的阿罗汉是远离欲望的。

注释:

  • 百和香:一种香料,代表美好和和谐。
  • 尘劳:指世俗的烦恼和劳碌。
  • :佛教中指教义和真理。
  • 炳然:光明显著,清楚明白。
  • 伐闍罗:指一种守护神,象征对佛教的保护。
  • 阿罗汉:佛教中指已经证得涅槃的人,远离欲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乃是苏轼的好友。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带有浓厚的哲理性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是黄庭坚在修行佛教过程中所作,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佛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中反映出对佛理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香气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我与佛法关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提到“百和香”,象征着和谐美好的境界,而“本无我”则揭示了自我意识的虚幻,强调了无我无欲的佛教理念。接下来的“光透尘劳一一法”,则展示了在烦恼的尘世中,佛法的光明依然能够透出。这种透光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光,更是精神上的启迪。

“佛法本从空处起”,这句诗点出了佛教的根本教义——空性。空性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万物皆无常,所有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这种哲理在“炳然字义照太空”中得到了升华,字义的光芒照亮了天空,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普遍性。

最后,作者以“我今稽首伐闍罗”,向守护神顶礼,表明自己对佛法的尊重与归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已然远离世俗欲望,真正成为阿罗汉的坚定信念。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而意境深远,体现了黄庭坚对佛教深厚的理解与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和香中本无我:百和香的香气中没有自我的存在,强调无我的境界。
  2. 光透尘劳一一法:光明透过世俗的烦恼,显现出佛法的真理。
  3. 佛法本从空处起:佛法源于空性,强调空性的思想。
  4. 炳然字义照太空:字义清晰明亮,照耀广阔的天空,象征真理的普遍性。
  5. 以此一香应发心:以这股香气作为启示,激发内心的觉悟。
  6. 东方出日西方雨:自然现象的象征,意味着变化与和谐。
  7. 我今稽首伐闍罗:向守护神顶礼,表达对佛法的敬仰。
  8. 是真离欲阿罗汉:真正的阿罗汉,是远离欲望的人,强调出世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比作心灵的启迪。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使用自然现象象征内心的变化。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强调无我、空性及超脱世俗欲望的重要性,展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佛法的清净与和谐。
  2. :象征智慧与启迪。
  3. :象征佛教的根本教义,强调一切皆无常。
  4. 日、雨:象征自然的变化与和谐,反映内心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百和香中本无我”中“无我”意指什么?

    • A. 个人存在
    • B. 自我意识的虚幻
    • C. 无法理解自己
    • D. 失去自我
  2. 诗中提到的“伐闍罗”是?

    • A. 一种香料
    • B. 一种守护神
    • C. 一种佛教徒
    • D. 一种自然现象
  3. 本诗的主题是?

    • A. 追求人生的快乐
    • B. 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超脱
    • C. 描述自然的美丽
    • D. 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的佛教哲学与王维的山水诗中所体现的道家思想,二者在对自然的感悟和哲理的探讨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情感与追求有所不同。黄庭坚侧重于内心的超脱与智慧的追求,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