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集字十首》

时间: 2024-09-19 21:54:21

与世不相入,膝琴聊自欢。

风光归笑傲,云物寄游观。

言话审无倦,心怀良独安。

东皋清有趣,植杖日盘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世不相入,膝琴聊自欢。
风光归笑傲,云物寄游观。
言话审无倦,心怀良独安。
东皋清有趣,植杖日盘桓。

白话文翻译:

与世俗不相交,我在膝前弹琴自得其乐。
看着山水风光,我心中感到无比的洒脱,
对周围的事物也只是寄情于游览的观感。
言谈之间毫无疲倦,心中充满宁静与安详。
在东边的高岗上,景色清幽有趣,我扶杖而立,日子悠闲自在。

注释:

  • 不相入:不与世俗交往。
  • 膝琴:指调弦的琴,常用来表示自己弹奏乐器的情景。
  • :这里有返回、归来的意思,表示心情的归属。
  • 笑傲:心中欢乐而不屑于世俗。
  • 云物:云彩和世间事物,表示自然景物。
  • :仔细、认真。
  • 良独安:良好而独立的安宁状态。
  • 东皋:东边的高岗,古人常在此处游玩。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这与古代文人追求“隐居”生活的理想相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归去来集字十首》是苏轼在经历政治波折、身处逆境时创作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此时他已被贬,内心渴望归隐,寻求精神的宁静。

诗歌鉴赏:

此诗展现了苏轼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表达了他在世俗纷扰中的淡然态度。诗的开篇“与世不相入”便明确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拒绝,接着通过“膝琴聊自欢”勾勒出他独处时的愉悦情景,显示出一个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诗中提到的“风光归笑傲”表明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自得,而“云物寄游观”则体现了他游览自然的悠闲心态,说明他虽身处世外桃源,但内心的感受却是丰富而深刻的。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境、流畅的节奏和深邃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中不仅有自然风光的描写,也流露出一种哲学的思考,给人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安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与世不相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和不愿干涉世事的心态。
  2. 膝琴聊自欢:描绘了诗人独自吟唱的欢愉,体现了内心的满足。
  3. 风光归笑傲:诗人在风景中感受到的自信与洒脱,说明他不被世俗影响。
  4. 云物寄游观: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带有一种哲学意味。
  5. 言话审无倦:与友人或自然对话,强调了精神的愉悦与宁静。
  6. 心怀良独安:强调内心的良好状态和独立安宁的心境。
  7. 东皋清有趣:引出对东边高岗的描绘,表现出诗人的闲适生活。
  8. 植杖日盘桓:描述诗人悠闲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境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内心感受。
  • 对仗:如“言话审无倦,心怀良独安”,增强诗歌的韵律美。
  • 意象:清风、山水等自然意象贯穿全诗,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传达出诗人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自在的态度。

意象分析:

  • 膝琴:象征个人的艺术追求和内心的欢愉。
  • 风光:代表大自然的美好,诗人对其的欣赏与向往。
  • 云物:象征世间的繁杂与变迁,诗人选择心境的超脱。
  • 东皋:作为隐逸的场所,象征诗人理想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与世不相入”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 A. 喜欢交往
    • B. 超然自得
    • C. 愤世嫉俗
  2. “膝琴聊自欢”中的“欢”指的是什么?

    • A. 不快乐
    • B. 自得其乐
    • C. 失落
  3. 诗中提到的“东皋”具体指的是:

    • A. 高山
    • B. 东边的高岗
    • C. 河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苏轼的此诗更注重个人内心的感受与对自然的乐观态度,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与灵性之间的和谐。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