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时间: 2025-01-01 11:35:47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白话文翻译:

在我十五岁那年,穿上彩衣,常常在慈母面前承欢。
因孝顺而被推荐为孝廉,怀着橘子向秦川进贡。
四周的人都推举我为文举,许中郎也在其中。
在江上泛舟分别,谁不仰望那些神仙呢?

注释:

  • 十五彩衣年:指作者在十五岁时穿上华丽的衣服,象征着青春和成长。
  • 承欢慈母前:与慈爱的母亲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 孝廉:古代对孝顺且有才能的人给予的称谓。
  • 怀橘向秦川:怀着橘子,象征着思念和对故乡的情感,向西方的秦川进贡。
  • 四座推文举:四周的人都推举我为文举,反映出作者的才华和人缘。
  • 中郎许仲宣:许仲宣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表示受到他人的认可。
  • 泛舟江上别:在江上划船分别,体现了与友人惜别的情感。
  • 仰神仙:仰望神仙,表达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孟浩然年轻时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顺和对未来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的推崇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是一首抒情诗,诗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对个人理想与社会认同的追求。开头以“十五彩衣年”引入,展现了少年时光的美好与天真;接着借用“孝廉因岁贡”来表达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贡献,这里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孝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的期待。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提到的“四座推文举”与“中郎许仲宣”,则是对他个人才华的认可,表现出一种自豪感和对未来的希望。最后“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感伤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年轻时的理想与现实交错的情感,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渴望和对母爱的深切怀念,给人以深思与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五彩衣年:描绘了作者在青春年少时的美好时光。
  2. 承欢慈母前:表达了与母亲在一起的温暖与幸福。
  3. 孝廉因岁贡:强调了个人的道德责任和家庭的期望。
  4. 怀橘向秦川: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憧憬。
  5. 四座推文举:反映出社会对作者才华的认可与赞赏。
  6. 中郎许仲宣:提及历史名人,表现出作者的志向。
  7. 泛舟江上别:描绘别离的场景,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8. 谁不仰神仙: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比作“彩衣”,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橘子象征着思念,神仙象征着理想,富有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母亲的孝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青春的朝气与对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彩衣:象征青春与美好,代表着年轻的朝气。
  • 慈母:象征爱与温暖,反映家庭的重要性。
  • :象征思乡与情感,代表对故乡的怀念。
  • 神仙:象征理想与追求,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五彩衣年”指的是作者的哪个阶段? A. 青少年
    B. 中年
    C. 老年
    答案:A

  2. “孝廉因岁贡”中的“孝廉”指的是什么? A. 有才华的人
    B. 孝顺的人
    C. 官职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谁不仰神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现实的不满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送张参明经举》: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偏向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结合了对母亲的孝顺与社会认同的追求,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