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人)》
时间: 2025-01-01 13:45: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欣逢柏台友,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白话文翻译:
我很高兴能与柏台的朋友相聚,一同拜访聪公的禅居。
石室里无人光顾,只有那绳床上能见到老虎安静地卧着。
阴凉的崖壁常年积雪,干涸的山涧却流出泉水。
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在法的筵席上却能共同欢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欣逢:高兴地相遇。
- 谒:拜访。
- 聪公:聪明的高僧。
- 石室:石砌的房间,指禅房。
- 绳床:用绳子编织的床,通常是简陋的修行用具。
- 阴崖:阴暗的悬崖。
- 抱雪:覆盖着雪。
- 枯涧:干枯的溪流。
- 生泉:涌出的泉水。
典故解析:
- 聪公:指的是高僧,可能为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
- 虎眠:可能暗指修行的宁静与深邃,亦可理解为禅修者的心境平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湘,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怀,作品清新自然,风格独特。他与王维齐名,并以“王孟”并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孟浩然与友人拜访禅僧聪公之际,展现了他在禅修环境中的感悟与思考。诗中描写了安静的禅居场景,反映出他对禅宗思想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通过简单而富有情趣的描写,展现了山林禅居的清幽和禅修的独特氛围。首句“欣逢柏台友,共谒聪公禅”,表达了恰逢良友的欣喜与对智者的敬仰。接下来的描写引导读者走入一个静谧的禅修空间,石室无人,绳床上的老虎似乎象征着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安宁。阴崖的积雪与枯涧的泉水形成对比,传达出自然界的奇妙与生命的顽强。最后一句“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传达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强调了通过禅修能够达到的心灵共鸣。整首诗透过简单的日常场景,深刻地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欣逢柏台友:表达了与朋友相聚的喜悦,柏台可能指某个地点或隐喻友谊的深厚。
- 共谒聪公禅:与朋友一同拜访高僧,显示对智慧和修行的渴求。
- 石室无人到:强调禅居的寂静,表明修行的孤独与清净。
- 绳床见虎眠:描绘禅房内景,暗示修行者的安宁与和谐。
- 阴崖常抱雪:阴暗之地常有积雪,象征寒冷与清净。
- 枯涧为生泉:干枯的溪流中却涌出泉水,象征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 出处虽云异:强调不同的来源与背景。
- 同欢在法筵:尽管彼此不同,但在修行的共同体中产生了共鸣。
修辞手法:
- 对比:阴崖与枯涧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
- 意象:虎、雪、泉水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传达出宁静与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友谊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禅修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感悟,强调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室:象征宁静、清净的修行环境。
- 绳床:体现修行的简朴。
- 虎: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 阴崖:暗示孤独与深邃。
- 泉水:象征生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聪公”指的是哪个身份?
- A. 高僧
- B. 皇帝
- C. 诗人
-
“绳床见虎眠”中的虎象征着什么?
- A. 恐惧
- B. 和平与安宁
- C. 狂野与不羁
-
诗中“出处虽云异”的意思是:
- A. 来自不同地方的人
- B. 大家意见不合
- C. 互相不认识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孟浩然与王维的诗作都描绘了自然和修行,但王维的诗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孟浩然则更多地关注内在的心灵感悟。两者在风格上相辅相成,反映出唐代诗人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孟浩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