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莺桥噎。庭户溶溶月。一树湘桃飞茜雪。红豆相思渐结。看看芳草平沙。游鞯犹未归家。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黄莺在桥边啼鸣,庭院中的月光柔和而明亮。一棵湘桃树的花瓣如同飞舞的红雪。红豆象征相思的情愫渐渐凝结。望着平沙上的芳草,心中思念的人还未归来。正是那萧郎在外漂泊,偏偏让人对飘散的杨花产生了怨恨。
注释:
- 晚莺:指傍晚时分鸣叫的黄莺,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噎:声音被阻塞,形容黄莺的鸣叫似乎因情感而哽咽。
- 溶溶月:形容月光柔和明亮,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湘桃:指的是产自湘江的桃树,象征美好的爱情。
- 飞茜雪:形容桃花瓣如同飞舞的红色雪花。
- 红豆:代表相思之情,常用于表达思念。
- 游鞯:指马鞍,暗喻漂泊不定的人生。
- 萧郎:指诗人自己,或是心中的那个男子。
- 杨花:指柳絮,象征着春天的凋零和无奈的分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密,字文清,号穆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及画家。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清平乐》是周密在经历了人生的浮沉后,对春天的思念与对离别之苦的感慨。创作于春夏交替之际,正值桃花盛开,春意盎然,但同时也引发了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情感。开篇的“晚莺桥噎”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傍晚的宁静氛围中,黄莺的鸣叫仿佛是对春天的赞美,又透出一丝哀伤。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庭户溶溶月”展现出夜晚的温柔与静谧,而“湘桃飞茜雪”则用绚丽的意象表现了桃花的美丽,但这份美丽又与相思的情愫相交织,令人心生怅惘。
在后半部分中,诗人对离别的思念愈发明显。“看看芳草平沙”中的芳草,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但诗人却因“游鞯犹未归家”的漂泊感而感到无奈,内心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最后一句“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春天的无奈,杨花的飘落不仅是季节的变换,也是情感的离散。整首词在优美的意境中流露出浓厚的情感,具有深邃的思想与动人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莺桥噎:描绘了傍晚黄莺的哀鸣,暗示了诗人的情感困境。
- 庭户溶溶月:夜色中的明月给人以宁静,但同时也增添了思念的情绪。
- 一树湘桃飞茜雪:桃花的盛开象征着爱情的美好,红色的花瓣如雪般飞舞,增添了诗的视觉美感。
- 红豆相思渐结:红豆象征思念,慢慢凝聚成心中的情感。
- 看看芳草平沙:诗人静静地望着平沙上的芳草,寄托了对归来的渴望。
- 游鞯犹未归家:暗喻漂泊的生活,表达了对家的思念。
- 自是萧郎飘荡:自嘲的口吻,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助与孤独。
- 错教人恨杨花:杨花的飘落象征着离别与无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怨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茜雪”比喻桃花,形象生动。
- 拟人:如“晚莺桥噎”,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庭户溶溶月”,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个人的思念情感,探讨了生命中的孤独与离别,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的怨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莺:象征春天的生机和哀伤情感。
- 湘桃:代表爱情的美好与短暂。
- 红豆:象征相思之情,传达思念的苦涩。
- 杨花:象征生命的无常与离别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晚莺桥噎”中的“噎”是什么意思?
- A. 哭泣
- B. 哽咽
- C. 听见
- D. 喧闹
-
诗中“湘桃飞茜雪”描绘的是什么?
- A. 桃花的美丽
- B. 雪花的飘落
- C. 春雨的滋润
- D. 夜空的星星
-
“红豆相思渐结”中的“红豆”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思念
- C. 快乐
- D. 遇见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周密的《清平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展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离别的感伤,但周密的作品更加强调孤独的情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了女性对爱情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周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