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门赞唱似吹笙,
号诺连珠绕禁城。
五使按临严柝静,
夜深初听警场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在宫门前的庆典上,乐声如同笙乐般悦耳,场面热闹。人们的呼喊声连绵不断,宛如串珠般环绕在禁城之中。五位使者在严肃的气氛中巡视,夜深时分,才隐约听到警报声响起。
注释:
- 行门:指的是宫门,古代宫殿的门。
- 赞唱:赞美和歌唱,指庆祝活动中的歌声。
- 号诺:指人们的呼喊和应答。
- 连珠:形容声音连续不断,像串珠一样。
- 五使:指五位负责巡逻和维持治安的官员。
- 按临:巡视,检查。
- 严柝:指严厉的敲打,形容警卫非常认真。
- 警场声:警报声,指夜间的警戒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密(1232-1298),字穆和,号容斋,浙江人,著名的诗人和词人,晚宋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他的诗词多描写生活、社会风貌及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南郊庆成口号》是周密在庆典活动期间写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安宁,同时也表现了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廷庆典的气氛,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开头两句描写了庆典中的乐声和人们的欢呼,生动地勾勒出一种喜庆的场面。乐声如笙,清脆悦耳,给人以欢愉之感;人们的呼喊声则体现了热情与活力,形成了一种热烈的欢庆氛围。
而后两句则转向夜晚的宁静,突显了白天的喧闹与夜晚的安详。五位使者的巡视,代表着对国家安全的严格把控,表现出一种对社会治安的重视。夜深时,初听到的警报声则暗示了潜在的危机,给人以警醒。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展现了繁华与宁静、安全与危机之间的微妙关系,传达出一种对国家安稳的期盼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门赞唱似吹笙:描绘了宫门前的庆典场景,乐声清脆如笙,传达出喜庆的氛围。
- 号诺连珠绕禁城:人们的呼喊声连绵不断,环绕在禁城周围,形容热闹的场面。
- 五使按临严柝静:五位官员严肃地巡视,镇守着安全,体现出对治安的重视。
- 夜深初听警场声:夜深时,才开始听到警报声,暗示潜在的风险,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赞唱似吹笙”,通过比喻表现乐声的美妙。
- 对仗:如“号诺连珠”和“五使按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庆典和警戒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安定和繁荣的美好祝愿,同时也透露出对潜在危机的警惕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乐声:象征着喜庆和和谐。
- 呼喊:表现出人们的热情和活力。
- 使者:象征着权威和安全。
- 夜晚的警报声:暗示潜在的危险和对安全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乐声的比喻是什么?
- A. 像乐器
- B. 像水声
- C. 像风声
-
“五使”指的是哪个角色?
- A. 文人
- B. 官员
- C. 商人
-
诗中夜深时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 A. 乐声
- B. 喧闹声
- C. 警报声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周密的《南郊庆成口号》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状态,但周密更侧重于描绘庆典的热闹,杜甫则关注国家的危机与百姓的苦难,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