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孙子直和李参政东园韵十绝》

时间: 2025-01-08 00:00:02

治国宜将治圃看,垦除容易整齐难。

沼泉莫放源头浊,种竹先教地步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孙子直和李参政东园韵十绝
—— 洪咨夔

治国宜将治圃看,
垦除容易整齐难。
沼泉莫放源头浊,
种竹先教地步宽。


白话文翻译

治国就像管理园圃一样,
开垦土地容易,但整齐有序却很难。
池沼泉水不应让源头变得浑浊,
种植竹子之前要先教导土地宽阔。


注释

字词注释:

  • 治国:治理国家。
  • 治圃:管理园圃,治理植物的生长。
  • 垦除:开垦、清除杂草。
  • 整齐:有条理、有秩序。
  • 沼泉:池沼和泉水。
  • 源头:水的来源。
  • :浑浊、不清澈。
  • 种竹:种植竹子。
  • 地步宽:土地要宽广,便于生长。

典故解析:

这首诗通过园圃的管理比喻国家治理,强调治理的细致与长远规划,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治国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字子夔,号孟阳,宋代人,著有诗文,风格清新,常关注社会民生问题。他在诗中常用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理想。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比喻表达对治理国家的深刻思考,关注治国与管理园圃之间的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园圃的管理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治理国家的复杂性。首句“治国宜将治圃看”,将治国与管理园圃相提并论,提出了相似的原则:要有耐心和细致的管理。接下来的“垦除容易整齐难”,则指出了治理过程中的困难,强调了开垦土地虽然简单,但要使其整齐有序却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智慧。

“沼泉莫放源头浊”一句,则进一步延伸了治理的主题,提醒治理者要注意源头问题,不能让基础变得浑浊,否则后续的治理将会更加困难。而最后一句“种竹先教地步宽”,则在强调治理时要有远见,种植竹子需要考虑到土地的宽广,暗示治理国家也需有长远的规划与准备。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逻辑和形象的比喻,使得治理国家的道理通俗易懂,彰显了作者对社会治理的深思熟虑和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治国宜将治圃看:治理国家需要借鉴管理园圃的方式。
  2. 垦除容易整齐难:开垦土地容易,但要做到整齐有序却很难。
  3. 沼泉莫放源头浊:池沼和泉水的源头不应让其变得浑浊。
  4. 种竹先教地步宽:种植竹子之前要先让土地变得宽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治国比作管理园圃,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竹子象征着生长与繁荣,土地的宽广象征着治理的基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难点,强调了细致管理和长远规划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治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治国:象征着国家的治理与管理。
  • :象征着基础设施与环境。
  • 沼泉:象征着水源与生命的保障。
  • :象征着生长、坚韧和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与治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A. 种花需要阳光
    B. 治国需有耐心
    C.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 读书能开阔眼界

  2. “垦除容易整齐难”中的“整齐”指的是什么? A. 形状
    B. 秩序和管理
    C. 美观
    D. 大小

  3. 诗中提到的“竹”象征什么? A. 坚韧与繁荣
    B. 贫穷
    C. 枯萎
    D. 短暂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登高》 - 杜甫
  • 《题临安邸》 - 林升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洪咨夔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治理过程的细致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个人的无奈。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对社会治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
  • 《洪咨夔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