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鄱江楼晚望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暮雨才收未炙灯,
苍鷖掠破岸阴澄。
须臾认得舡头竹,
始信渔人挂起罾。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傍晚的雨刚刚停了,灯光还未点亮,
一只苍鸥掠过水面,破开了岸边的阴影,
片刻间认出了船头的竹子,
这才相信渔人将渔网挂起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暮雨:傍晚时分的雨。
- 炙灯:点亮的灯。
- 苍鷖:苍鸥,一种水鸟,这里用来形容水面上的景象。
- 舡头竹:船头的竹竿,船上的标志。
- 罾:一种渔网,用于捕鱼。
典故解析:
诗中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渔人挂起罾”暗示了渔民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水乡渔民的日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廷辅,号四明,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雅致秀丽,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洪咨夔晚年的某个傍晚,可能是在鄱江楼上,正值雨后,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心中的宁静与淡泊,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鄱江楼晚望》是一首描写傍晚雨后景象的诗作,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淡泊的心境。开头“暮雨才收未炙灯”,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雨水刚刚停下,四周还未点亮灯火,这种静谧的夜晚让人感到一种寂寥。接着“苍鷖掠破岸阴澄”,苍鸥的飞过不仅描绘了水面的生动景象,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打破了原本的沉寂。后两句“须臾认得舡头竹,始信渔人挂起罾”,通过认出船头的竹子,诗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渔人开始忙碌,这种从静到动的转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细腻,雨后的宁静、苍鸥的掠过、渔人的劳作,层层递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归属,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表现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宋代诗歌的风格特征,也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雨才收未炙灯:描绘了傍晚时分,雨刚停,灯尚未点亮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且略显孤寂的氛围。
- 苍鷖掠破岸阴澄:苍鸥飞过水面,打破了岸边的阴影,使得环境逐渐明亮,象征着生活的希望。
- 须臾认得舡头竹:片刻之间,诗人认出了船头的竹竿,暗示着他与生活的联系和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知。
- 始信渔人挂起罾:最后一句点明了渔人的劳动,表明生活的继续,渔人挂起渔网,象征着生活的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以“苍鷖”形容水面上的动感,生动形象。
- 对仗:前后句形成一定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活的结合,表达了内心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渔人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暮雨: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时间。
- 苍鷖: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舡头竹:象征着生活的基础和渔人的辛勤。
- 罾:象征着渔人的劳作与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此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苍鷖”是什么动物? A. 鱼
B. 鸟
C. 鸭 -
诗中“须臾认得舡头竹”的意思是什么? A. 忘记了竹子
B. 认出了船头的竹子
C. 看见了水面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里馆》: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竹里馆》相比,两首诗都以自然为题材,但《鄱江楼晚望》更多地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竹里馆》则倾向于表现内心的宁静与隐逸。两首诗在意象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华诗词大辞典》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