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不得,肠断门庭犹昔。几案生尘迷手泽,蟏蛸当户织。一自音容惨隔,不得闻亲消息。泪湿麻衣都化碧,凊温何处悉。
白话文翻译:
无法归去,心肠在门前断裂如昔。书桌上落满尘埃,手迹模糊,蟏蛸在门口织网。一自从音容惨淡隔离,无法听到亲人的消息。泪水浸湿了麻衣,竟然都变成了碧色,清温的气息又在何处可以得知?
注释:
- 归不得:无法回去。
- 肠断:心肠如同断裂,形容极度悲痛。
- 几案:书桌,案子。
- 生尘:落满灰尘,表示长时间无人打理。
- 蟏蛸: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虫,常象征孤独。
- 音容:声音和容貌,指亲人的音信。
- 泪湿麻衣:形容因悲伤而流泪,麻衣代表朴素的衣物。
- 化碧:浸湿后变成碧色,象征着悲伤的深重。
典故解析:
- 蟏蛸当户织:蟏蛸是一种寓意孤独的生物,象征着诗人在孤独中等待消息。
- 泪湿麻衣:这一意象暗示了诗人悲痛的深度,流泪使得简单的衣物也因悲伤而变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丁宁,近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反映个人情感及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作者经历孤独和失落之际,表达了对亲人深切的思念和无法相聚的无奈。
诗歌鉴赏:
《谒金门三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哀愁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与失落感。开篇的“归不得”便直入主题,表达了对无法归家的无奈与心痛。诗中描绘的景象:门庭依旧,但一切已物是人非,几案生尘,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积累。蟏蛸在门口织网,隐喻了生活的静止与孤立,诗人似乎在等待着久违的音信,却又无法听闻,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力。
随着情感的深入,泪水湿透了麻衣,诗人对亲人的思念愈加浓烈,甚至连衣物都因悲伤而变色,象征着情感的渗透与绝望。最后一句“凊温何处悉”,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极致,清温的气息成为一种无形的思念,令人倍感惆怅。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茫然,情感深邃而真挚。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归不得,肠断门庭犹昔:表达诗人无法回归的痛苦,门前的景象与过去相同,但内心却已不同。
- 几案生尘迷手泽:书桌上积满了灰尘,手迹模糊,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冷清。
- 蟏蛸当户织:蟏蛸在门口织网,象征着孤独与等待。
- 一自音容惨隔:从此音容隔绝,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 泪湿麻衣都化碧:泪水湿透了衣服,象征着悲伤的深重。
- 凊温何处悉:清温的气息又在何处得知,表现了对亲情的渴望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湿透的麻衣比作心灵的悲痛。
- 拟人:蟏蛸被赋予了织网的行为,使其象征意义更为鲜明。
- 对仗:如“音容惨隔”和“不得闻亲消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思念为核心,表现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归属感的渴望,深刻揭示了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门庭:象征着归属与安全感,失去门庭即失去归属。
- 几案:代表着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生尘则是生活的冷清。
- 蟏蛸:象征孤独的等待,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
- 泪湿麻衣:泪水的象征,代表着悲伤与思念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归不得”是指什么? A. 无法回家
B. 不能回忆
C. 无法忘记
D. 不能前行 -
诗中“蟏蛸当户织”象征什么? A. 孤独与等待
B. 家庭的温暖
C. 生活的忙碌
D. 亲人的声音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丁宁的《谒金门三首 其二》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但丁宁的诗更聚焦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多地反映了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两者在风格上虽有所不同,但都表现出深沉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丁宁相关研究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