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十矣。弹指韶光能几。梵课村妆从此始。心期成逝水。那少真珠百琲。迟却红丝一系。得婿今生应似子。斯言犹在耳。
白话文翻译:
三十岁了,人生的光阴转瞬即逝。自此开始,我在村庄中学习梵音,心中所期望的事情如同流水般逝去。那时我拥有的珠宝已然不多,迟迟未能把红丝系上。如今得到的丈夫,今生应当如儿子一般,耳边仍回响着那句话。
注释:
- 三十矣:指三十岁了,感叹时光流逝。
- 弹指韶光能几: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像弹指之间。
- 梵课:佛教的经文,可能指诗人学习佛教文化。
- 村妆:村庄的装扮,指生活的简朴。
- 心期:心中所期望的事物。
- 逝水:流逝的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 真珠百琲:珍贵的珠宝,这里可能象征青春或美好的事物。
- 红丝一系:指婚姻或爱情的联系。
- 得婿今生应似子:希望丈夫能像儿子那样亲近、关爱。
- 斯言犹在耳:那句话仍在耳边回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观,清代诗人,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顾贞观三十岁时,正值人生的重要阶段,诗人面对青春的逝去和未来的迷茫,感慨良多,寄托了对理想人生的期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谒金门》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中通过“三十矣”开篇,直接引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唤起人们对自身年龄的思考。紧接着,诗人以“弹指韶光能几”描绘出时光如流水般的迅速,令人对生命的短暂感到无奈。
“梵课村妆从此始”,这句可见诗人对简单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简单的生活对比于内心的复杂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接下来的“心期成逝水”则进一步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心中期望的种种如流水般消逝,令人感到失落。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得婿今生应似子”的期许,表达了对未来伴侣的期待,希望他能如儿子般亲近、无私的爱。最后一句“斯言犹在耳”则为全诗增添了几分缅怀与思索,过去的期盼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十矣。 - 诗人感叹自己已到三十岁,暗示年龄的增长。
- 弹指韶光能几。 - 时间如指间沙般流逝,感慨岁月无情。
- 梵课村妆从此始。 - 进入一种简单的乡村生活,从此开始学习佛教文化。
- 心期成逝水。 - 心中所期望的理想如水般流逝,表现失落感。
- 那少真珠百琲。 - 青春的美好和珍贵的回忆少之又少。
- 迟却红丝一系。 - 婚姻的联系未能如愿。
- 得婿今生应似子。 - 希望未来的伴侣如儿子般亲密。
- 斯言犹在耳。 - 过去的期望仍在耳边回响,带着一丝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逝水”比喻时间流逝。
- 对仗:诗中有不少对称的词句,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心期”、“得婿”等句式,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未来伴侣的期许。诗人通过对现实的反思,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韶光 - 代表青春和美好时光,象征着珍贵的生命。
- 逝水 - 代表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短暂。
- 真珠 - 象征青春的美好与珍贵。
- 红丝 - 代表婚姻与爱情的联系,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弹指韶光能几”,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爱情的渴望
-
“得婿今生应似子”中“子”指代什么?
- A. 朋友
- B. 儿子
- C. 自己
-
整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渴望
-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时光和故乡的思念,但侧重于夜晚的孤独与思考。
- 《春望》:描绘了对国家和家庭的思念,反映出更广泛的社会问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顾贞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