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时间: 2025-01-09 00:31:40

烟雨里。

十二栏干慵倚。

飞絮飞花人似醉。

生憎江上水。

检点罗衣残泪。

带眼莫将春系。

梦短梦长浑不记。

馀寒怜翠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烟雨里。十二栏干慵倚。飞絮飞花人似醉。生憎江上水。检点罗衣残泪。带眼莫将春系。梦短梦长浑不记。馀寒怜翠被。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雨朦胧中,倚靠在十二根栏杆上,似乎有些懒惰。飞扬的柳絮和花瓣,让人感觉似乎有些醉意。对江水的恼恨更是滋生。细细查看自己的衣裙,发现上面沾满了残泪。即使戴着眼镜,也不要将春天的情感系在心头。梦短梦长,竟无从记起。只剩下寒意,让人怜惜那翠绿的被子。

注释:

  • 烟雨:指细雨朦胧的天气。
  • 栏干:指围栏或栏杆。
  • 飞絮飞花:形容春天的花朵和柳絮随风飘舞的情景。
  • 生憎:生出厌烦的情绪。
  • 检点:仔细查看。
  • 罗衣:指轻薄的衣裳。
  • 残泪:指流下的眼泪,寓意悲伤的情感。
  • 春系:形容将春天的情感牵挂在心上。
  • 馀寒:指尚存的寒意。
  • 翠被:绿色的被子,象征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献,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死于清初,因其作品多涉及自然景物与人事情感,具有独特的抒情风格。他的诗词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创作背景:

《谒金门》写作于清代,正值历史变迁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的古诗,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惆怅与无奈。开篇的“烟雨里”便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愁苦的氛围,给人以深远的思索。十二根栏杆的倚靠,似乎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倦怠与无力。飞扬的柳絮和花瓣不仅描绘了春日的景象,更象征着那种如梦魇般的醉意,令人感到无所适从。

“生憎江上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江水的厌恶,似乎江水的流淌带来了更多的伤感与思绪。接下来的“检点罗衣残泪”更是直接展现了诗人的悲伤,残泪沾染了衣裙,隐喻着内心的痛苦与失落。诗人又用“带眼莫将春系”的劝诫提醒自己,不要再将春天的情感挂念于心,似乎是对过往情感的一种释怀。

最后,诗人用“梦短梦长浑不记”来表达对记忆的模糊与无奈,尽管梦境时而短暂、时而漫长,但一切都如烟消云散。结尾的“馀寒怜翠被”则暗示着对春天的留恋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春天的感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烟雨里: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预示诗人的心境。
  2. 十二栏干慵倚:倚靠在栏杆上,表现出一种懒惰与无奈。
  3. 飞絮飞花人似醉:春天的花瓣和柳絮轻舞飞扬,带来迷醉的感觉。
  4. 生憎江上水:对江水的厌烦,暗示内心的苦闷。
  5. 检点罗衣残泪:细看衣物上的泪痕,表现出深切的悲伤。
  6. 带眼莫将春系:提醒自己不要再执念于春天的情感。
  7. 梦短梦长浑不记:梦境的模糊与无奈,暗示了对过去的遗忘。
  8. 馀寒怜翠被:留恋春天的生机与温暖,表现出一丝怜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增强了意境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飞絮飞花”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梦短梦长”,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春天的感怀与内心的忧伤,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凄美而深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烟雨:象征朦胧与不确定。
  2. 栏干:暗示孤独与倚靠。
  3. 飞絮飞花: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4. 江水:象征流逝的时间与记忆。
  5. 罗衣:代表内心的脆弱与悲伤。
  6. :象征希望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生憎江上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爱 B. 厌烦 C. 无所谓
    答案:B

  2. “梦短梦长浑不记”中提到的梦是指什么? A. 现实生活 B. 过去的回忆 C. 未来的期望
    答案:B

  3.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翠被”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寂静 C. 暗淡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谒金门》均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前者更注重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后者则更加侧重于内心情感的表达。两者在意象与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评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