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不得,满抱消疑堆积。春日绵绵人作客,帘深幽梦隔。风雨时捎窗隙,粘径愁香狼藉。蜀魄啼红朝复夕,闭门空掩饰。
白话文翻译:
无法归去,心中满是堆积的疑虑。春日绵绵,人如客般漂泊,帘幕深深,幽梦隔断了现实。风雨时常透过窗隙,愁苦的香气弥散在小径上。蜀国的魂魄在红色的晨曦和黄昏中悲鸣,关闭的门只是徒然掩饰这一切。
注释:
- 归不得:无法归去,表达一种无奈的心情。
- 满抱消疑堆积:心中充满了消散的疑虑,意指内心的困惑与焦虑累积。
- 春日绵绵人作客:春天的日子悠长,自己却如同客人一般,形容一种漂泊的状态。
- 帘深幽梦隔:深沉的帘幕隔开了梦与现实,暗示一种隔离与孤独。
- 风雨时捎窗隙:风雨透过窗子的缝隙而入,象征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不安。
- 蜀魄啼红朝复夕:蜀地的魂魄在晨昏间悲鸣,暗示对故乡的思念和哀伤。
- 闭门空掩饰:关上门只是在掩饰内心的痛苦,暗示一种无力的挣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邓桐芬(1871-1945),字子言,号桐芬,近代诗人,身处清末民初的动荡时代,受传统文化熏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细腻而感伤。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社会动荡导致人们的情感多变,诗人借春日的景象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深具情感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春日中的孤独与无奈。诗人以“归不得”开篇,直接表达了心中的苦闷与思乡之情。春日的绵延与客居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一种漂泊的无奈感。诗中“帘深幽梦隔”一句,既是对梦的渴望,也显示了现实的无情,仿佛在说,即使在春日的美好中,内心的幽怨依旧难以散去。
“风雨时捎窗隙,粘径愁香狼藉”两句,巧妙地运用风雨象征外界的困扰与内心的愁苦,通过窗隙的描写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邃。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孤独与悲伤,似乎在诉说着对于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两句“蜀魄啼红朝复夕,闭门空掩饰”,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的深刻体现,蜀地的魂魄与红色的朝夕形成一种对比,突显了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内心的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归不得,满抱消疑堆积”:无法归去,心中满是疑虑的积累,表现内心的重压。
- “春日绵绵人作客”:春天的日子悠长,自己却如客居,暗示漂泊与孤独。
- “帘深幽梦隔”:深沉的帘幕将梦与现实隔开,象征孤独与隔离。
- “风雨时捎窗隙”:风雨透过窗缝而入,显示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焦虑。
- “粘径愁香狼藉”:愁苦的香气弥散在小径上,暗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
- “蜀魄啼红朝复夕”:蜀国的魂魄在晨昏间悲鸣,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哀伤。
- “闭门空掩饰”:关上门只是掩饰内心的痛苦,暗示无力的挣扎。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愁苦比作“香”,通过气味传达情感。
- 拟人:蜀魄“啼”,赋予非生命事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悲伤的气氛。
- 对仗:如“红朝复夕”,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孤独、漂泊与思乡之情展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 春日:代表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中却是孤独的背景。
- 帘:象征隔离与封闭,暗示内心的孤寂。
- 风雨:象征外在环境的干扰与内心的愁苦。
- 蜀魄:代表对故乡的思念,蜀地在古代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归不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思乡
- B. 无奈
- C. 快乐
-
“风雨时捎窗隙”中的“窗隙”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困扰
- B. 安全的庇护
- C. 欢乐的回忆
-
诗中提到的“蜀魄”指的是?
- A. 诗人的故乡
- B. 诗人的朋友
- C. 诗人失去的爱人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邓桐芬的《谒金门》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邓桐芬更侧重内心的孤独感,而李白则强调对历史的感慨与自然的描绘。
参考资料:
- 《近代诗人邓桐芬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