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掩鸿都夕,河低乱箭移。
虫飞明月户,鹊绕落花枝。
兰襟帐北壑,玉匣鼓文漪。
闻有啼莺处,暗幄晓云披。
白话文翻译:
太阳在西山下隐去,河水低洼处的乱箭似乎在移动。
虫儿在明亮的月光下飞舞,喜鹊在落花的树枝间盘旋。
兰色的衣襟在北边的沟壑中轻柔飘荡,玉匣中传出鼓声回响。
听说有黄莺在鸣叫,朦胧的帐幕下晨云悄然披开。
注释:
- 日掩鸿都夕:日落时分,太阳遮掩了鸿都(此地名或指传说中的仙境)。
- 河低乱箭移:河水低洼,水面波动像乱箭般移动。
- 虫飞明月户:虫子在明亮的月光下飞舞,窗户似乎映照出虫影。
- 鹊绕落花枝:喜鹊在落花的树枝间飞舞,象征春天的美好。
- 兰襟帐北壑:指身着兰色衣襟的人,帐篷在北边的沟壑中。
- 玉匣鼓文漪:玉匣中传出的鼓声,波纹荡漾。
- 闻有啼莺处:听说有黄莺在鸣叫的地方。
- 暗幄晓云披:晨曦将隐蔽的云层逐渐拨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照邻,字景升,号天池,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文化繁荣,人们对自然美的描绘愈加细腻且富有诗意。诗中描绘的清晨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诗歌鉴赏:
《凌晨》是一首描绘清晨自然景色的诗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的开头“日掩鸿都夕”以日落引入,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随后“河低乱箭移”则以动感的形象呈现自然界的变化。虫鸟的活泼与花枝的柔美相映成趣,构建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诗中“兰襟帐北壑”的描绘,既展示了诗人的衣着,也暗示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而“玉匣鼓文漪”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仿佛让读者听到了晨曦中的乐声。这些细节不仅增加了诗的美感,也使得整体意境更加丰富。
最后一句“闻有啼莺处,暗幄晓云披”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黄莺的啼鸣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希望与生机。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掩鸿都夕:描绘日落西山的自然景象,带有淡淡的忧伤。
- 河低乱箭移:生动地表现了水面的波动,传达出一种动态感。
- 虫飞明月户:利用虫子的飞舞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 鹊绕落花枝:描绘春天的喜悦,增加了生活的气息。
- 兰襟帐北壑:通过衣着细节,表现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玉匣鼓文漪: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闻有啼莺处:黄莺的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希望。
- 暗幄晓云披:晨曦的光芒撕开夜的面纱,象征新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河低乱箭移”,让水面波动具象化。
- 拟人:虫飞、鹊绕,赋予自然事物以生命。
- 对仗:如“虫飞明月户,鹊绕落花枝”,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清晨的自然景色展开,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宁静。
- 河流:流动的水象征生命的不断变化。
- 虫鸣: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鹊鸟:象征喜庆与吉祥。
- 明月:象征清静与纯净。
- 兰襟:表达诗人的气质与风雅。
- 玉匣:象征珍贵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掩鸿都夕”中的“鸿都”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物品 -
“虫飞明月户”中描写的时间是?
A) 傍晚
B) 清晨
C) 正午 -
诗中提到的鸟是?
A) 燕子
B) 喜鹊
C) 黄莺
答案:
- A) 地名
- B) 清晨
- C) 黄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强调壮阔的视野与豪情。相比之下,卢照邻的《凌晨》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相关唐代诗人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