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时间: 2025-01-14 11:07: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筝语悽红,琴心黯碧,星星梦飐香篝。
丝雨黄昏,消他几曲清讴。
载来千斛馀杭酒,到如今都化閒愁。
甚心情诉遍哀弦,冷到银彄。
蟆陵二月生春水,怎落红流尽,不送归舟。
飞絮光阴,离人蚤暮登楼。
泪痕不散春衫晕,怅天涯处处江州。
剩今宵怕倚阑干,怕上帘钩。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筝声凄凉,琴心黯淡,星星在香篝旁闪烁。
黄昏的丝雨中,几曲清歌已被消磨。
我带来千斛余杭的美酒,到如今却只化作闲愁。
心情愁苦,哀伤的弦音诉不尽,冷到银色的月光。
蟆陵的二月春水涌起,怎能让那落红流尽,不送归舟?
飞舞的柳絮映照着光阴,离人早已在暮色中登楼。
泪痕未干,春衫上的晕染,怅惘之情笼罩在天涯的江州。
只剩今夜,怕倚着栏杆,怕再上帘钩。
注释
字词注释:
- 筝: 一种古老的弦乐器,表达乐声的凄凉。
- 黯碧: 形容琴心的颜色,暗淡的青色。
- 馀杭酒: 指余杭出产的美酒,象征美好的记忆。
- 银彄: 指银色的月亮,象征孤独的心情。
- 蟆陵: 地名,春水涌起的地方。
- 流尽: 形容水流失,意象中有离别的忧伤。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江州”,指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提到的地方,含有对离别和思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以其深情的词句和细腻的情感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抒发对时光流逝和离别愁苦的感慨。
诗歌鉴赏
《高阳台》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与思乡的深切感受。开篇的筝声与琴心,立刻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置身于黄昏的意境中,音乐与情感交融,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随着诗句的推进,借助“丝雨黄昏”与“千斛馀杭酒”的对比,诗人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蟆陵二月生春水”一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却又隐含着离别的无奈,流尽的落红象征着情感的流失,而不送归舟则体现了对离别的痛惜。整首诗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飞絮与黄昏相互交织,离人孤独的身影在此刻更加显得无助与凄凉。
最后,诗人用“今宵怕倚阑干,怕上帘钩”结束,表达了对未来的惶恐与不安,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筝语悽红,琴心黯碧: 通过乐器的声音与颜色传达情感的悲哀与孤独。
- 星星梦飐香篝: 星星的闪烁与篝火的香气交织,形成梦幻的意象。
- 丝雨黄昏: 描绘了黄昏时分的细雨,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消他几曲清讴: 几曲清歌已然消散,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 载来千斛馀杭酒: 余杭的美酒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甚心情诉遍哀弦: 内心的哀伤无法诉说,弦音成了情感的寄托。
- 冷到银彄: 在月光下感到的冷,是孤独的象征。
- 蟆陵二月生春水: 春水的涌动带来生机,却又流淌着离愁。
- 怎落红流尽,不送归舟: 反映了对离别的无奈与痛苦。
- 飞絮光阴,离人蚤暮登楼: 时间的飞逝与离人的孤独。
- 泪痕不散春衫晕: 泪水浸湿了春衫,象征对往事的怀念。
- 怅天涯处处江州: 对离别与思乡的感慨,江州代表着远方的家乡。
- 剩今宵怕倚阑干,怕上帘钩: 对未来的惶恐与不安,渴望依靠却又害怕再次失去。
修辞手法:
- 比喻: “银彄”象征孤独的心情。
- 拟人: 星星、篝火等形象具有人类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愁”与“时光流逝”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诗中流露出的孤独感与对离别的无奈,深刻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的普遍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筝、琴: 象征音乐与情感的交织。
- 星星、香篝: 梦幻与思绪的象征,营造出温馨与孤独的对比。
- 春水、落红: 生命的流动与离别的忧伤。
- 泪痕、春衫: 记忆与情感的痕迹,代表着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蟆陵”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水?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
诗中“银彄”象征什么?
A. 美好回忆
B. 孤独的心情
C. 欢乐的时光
D. 自然的生机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惶恐
C. 忧伤
D. 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樊增祥与李煜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离愁的感慨,但樊增祥的词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反思,而李煜则多了几分对过去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樊增祥生平与作品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高阳台》的全面解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