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峰》
时间: 2025-01-01 10:26: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柱峰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衡山紫盖连延处,一峰巉绝擎玉宇。
汉家惮远不能到,寓祭灊山作天柱。
我今卧游长揜关,却寓此石充灊山。
形摹三尺气万仞,世间培塿何由攀?
南州山骨服清淑,乳孽砂床未超俗。
神奇都赋小峥嵘,雷雨飞来伴幽独。
哦诗月明清夜阑,坐看高影横屋山。
摩霄拂云政如此,吾言实夸谁敢删。
白话文翻译
衡山的紫色山盖不断延展,独立的一峰高耸入云,仿佛撑起了玉宇。汉朝的人们因路途遥远而无法到达这里,便将祭祀的活动设于灊山,视其为天柱。我如今在长揜关的游玩中,借此石头来充当灊山。形状虽小,却有三尺的气势,世间的高山大川又怎能攀登呢?南方的山骨显得清丽脱俗,乳白的砂床依旧没有超越凡俗之气。神奇的景致都赋予了这小小的峥嵘,雷雨飞来时伴随着幽静。哦,月明的夜晚,坐看高峰的倒影横亘在山间。如此摩天拂云的景象,我的言辞实在是夸张,谁敢删减呢?
注释
- 天柱:指的是顶天立地的高峰,象征伟岸和巍峨。
- 衡山: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以其秀丽的风景著称。
- 汉家:指汉朝,历史上代表着强盛的国家。
- 灊山:可能指代与祭祀相关的山,具有文化和宗教意义。
- 摩霄:意为触摸天空,形容山峰高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云溪,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以山水诗和咏史诗闻名,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衡山时,旨在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类渺小的感慨。
诗歌鉴赏
《天柱峰》以其高远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范成大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人类生存的思考。全诗通过描绘衡山的雄伟与神奇,表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提到的“汉家惮远不能到”一语,既反映了古人旅行的不易,也暗示出人类对自然的无奈与渺小。诗人的“卧游”状态,则显得尤为悠闲自在,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高山的气势。特别是“形摹三尺气万仞”,一句不仅表达了小石头的气势,更引发人们对人类渺小的共鸣。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成功,衡山的紫盖、独峰、雷雨等画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同时,诗中对比的手法也很巧妙,小石头与巍峨高峰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仰与自身的谦卑。通过月明清夜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思考,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衡山紫盖连延处:描绘了衡山的紫色山峦,延绵不绝的景象。
- 一峰巉绝擎玉宇:形容其中一座高峰如同撑起了天空。
- 汉家惮远不能到:汉朝的人因远道而无法亲临其境。
- 寓祭灊山作天柱:把祭祀活动设在灊山,象征其为天柱。
- 我今卧游长揜关:我在长揜关游玩,心情愉悦。
- 却寓此石充灊山:用这块石头来替代灊山。
- 形摹三尺气万仞:小石头却有着万仞的气势。
- 世间培塿何由攀:世间的高山大川又怎能攀登呢?
- 南州山骨服清淑:南方的山骨显得清丽脱俗。
- 乳孽砂床未超俗:乳白的砂床依旧没有超越凡俗之气。
- 神奇都赋小峥嵘:神奇的景致都赋予了这小小的峥嵘。
- 雷雨飞来伴幽独:雷雨来临时伴随着幽静。
- 哦诗月明清夜阑:在明月的清夜中吟诵诗歌。
- 坐看高影横屋山:坐下欣赏高峰的影子倒映在山间。
- 摩霄拂云政如此:摩天的景象就是如此。
- 吾言实夸谁敢删:我所言实在是夸张,谁敢删减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峰比作撑起玉宇的支柱,形象生动。
- 对仗:如“雷雨飞来伴幽独”,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形摹三尺气万仞”,通过夸张手法突出气势。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渺小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盖:象征高远、神秘的山峦。
- 巉绝:形容山峰的高峻、险峻。
- 天柱:象征支撑天的伟岸力量,寓意坚定与崇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是哪个?
- A. 黄山
- B. 衡山
- C. 泰山
-
诗人用什么来描绘自然的伟岸?
- A. 小石头
- B. 河流
- C. 花草
-
诗中“摩霄拂云”是形容什么?
- A. 低矮的山
- B. 高耸的山峰
- C. 平坦的土地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天柱峰》与王维的《终南山》均描绘了高山壮丽的景色,但范成大更多地强调了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类的渺小,而王维则在自然景观中融入了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 《范成大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