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

时间: 2025-01-01 15:37:23

国家图箓合中兴,叹息吾宁粥饭僧。

卖剑买牛衰可笑,坏裳为裤老犹能。

晓过射圃云藏垒,夜读兵书雨洒灯。

安得龙媒八千骑,要令穷虏畏飞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叹息
——陆游

国家图箓合中兴,
叹息吾宁粥饭僧。
卖剑买牛衰可笑,
坏裳为裤老犹能。
晓过射圃云藏垒,
夜读兵书雨洒灯。
安得龙媒八千骑,
要令穷虏畏飞腾。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国家的图谋和计划已经具备了中兴的希望,然而我只能叹息,过着像和尚一样的清贫生活。为了生计我卖掉了剑,换来了一头牛,这真可笑;旧衣服破了只能做成裤子,虽然年纪大了却依然能穿。早晨经过射箭场,云雾将营地遮蔽;夜晚阅读兵书,雨水洒落在灯光上。怎么才能得到龙媒的八千骑兵呢?我希望能让那些穷困的敌人畏惧飞腾的威力。


注释:

字词注释:

  • 图箓:指国家的计划和愿景。
  • 中兴:指振兴、复兴。
  • :这里指的是“宁愿”或“只好”。
  • 粥饭僧:形容生活清贫,像和尚那样只吃稀粥和饭。
  • 衰可笑:形容卖剑买牛的行为非常可笑。
  • 坏裳为裤:旧衣服破了只能改做裤子。
  • 射圃:射箭场。
  • 龙媒:传说中的神龙,象征强大的骑兵。
  • 穷虏:指穷困的敌军。

典故解析:

  • 龙媒:在古代文学中,龙常被视为强大的象征,代表着力量和威严。
  • 兵书:古代军事著作,学习兵法的书籍,反映出作者对军事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鲤山,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及散文家。他的作品以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尤其在国家沦陷的背景下,他的诗词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憧憬和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有金、辽等敌国的侵扰,内有政治腐败,社会动荡。陆游在此背景下,以个人的清贫生活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理想的无奈。


诗歌鉴赏:

陆游的《叹息》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诗中通过对个人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切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开篇提到“国家图箓合中兴”,表面上看似对国家复兴的期待,实际上却是对现实的无奈叹息,表现出一种“有心无力”的悲哀。

诗人以“宁粥饭僧”自谦,揭示了自己虽然志向高远,但生活条件却极其清贫。卖剑买牛,象征着他为了生存而放弃了昔日的英雄气概,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叹。他的生活虽然艰难,但对军事的兴趣依旧不减,早晨在射箭场,夜晚在灯下读兵书,显示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复兴的渴望。

最后两句“安得龙媒八千骑,要令穷虏畏飞腾”,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他对强大骑兵的向往,渴望能够有力量来对抗敌人。这种情感贯穿全诗,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个士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国家图箓合中兴:诗人对国家复兴的期望与向往。
  • 叹息吾宁粥饭僧:自谦生活贫苦,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卖剑买牛衰可笑:讽刺自己为生存而放弃理想的无奈。
  • 坏裳为裤老犹能:虽年老,生活依旧要继续,暗示坚持不懈的精神。
  • 晓过射圃云藏垒:描绘早晨训练的场景,表明对军事的关注。
  • 夜读兵书雨洒灯:夜晚学习,象征着对恢复国家强盛的渴望和努力。
  • 安得龙媒八千骑:希望获得强大的军事力量。
  • 要令穷虏畏飞腾:表达对敌人的强烈威慑,表现出对国家振兴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和尚般贫苦,形象生动。
  • 对仗:如“晓过射圃云藏垒,夜读兵书雨洒灯”,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无奈的感叹,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士人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媒:象征强大的军事力量,代表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 射圃:指射箭场,象征军事训练和对强大武力的渴望。
  • 兵书:象征知识与智慧,体现作者的军事抱负和对国家的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叹息》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陆游
    C. 杜甫
    D.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龙媒”象征什么?
    A. 文人
    B. 强大的骑兵
    C. 诗歌
    D. 国家

  3. 诗人通过“卖剑买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理想的放弃
    C. 对武器的热爱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 《岳阳楼记》——范仲淹

诗词对比:
陆游的《叹息》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主题上都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陆游的诗更显个人的无奈与悲伤,而范仲淹则表现出一份积极向上的豪情。两者虽风格不同,却均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