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汉亭 文同 〔宋代〕
危亭俯绝岸,汉水望天表。 遥源泻金穴,高浪灌朱鸟。 纡馀转荆楚,万里合浩渺。 谁知嶓冢下,悸然如带小。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亭子俯瞰着险峻的河岸,眺望着汉水流向天边。 遥远的源头仿佛从金色的洞穴中倾泻而出,高高的波浪如同浇灌着红色的神鸟。 曲折蜿蜒地流经荆楚大地,与万里之外的水域汇合,显得无比浩渺。 谁能想到在嶓冢山下,那水流竟然如此细小,令人心生悸动。
注释:
- 危亭:高耸的亭子。
- 绝岸:险峻的河岸。
- 汉水:指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 天表:天边。
- 遥源:遥远的源头。
- 金穴:比喻水源的神秘和珍贵。
- 高浪:高高的波浪。
- 朱鸟:古代神话中的红色神鸟,此处比喻波浪的形状。
- 纡馀:曲折蜿蜒。
- 荆楚:古代地名,今湖北一带。
- 浩渺:广阔无边。
- 嶓冢:山名,位于今陕西省。
- 悸然:心悸的样子,形容水流细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此诗创作背景可能是在文同游览汉江时,被汉水的壮阔景色所感动,从而写下这首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观赏汉江时所作,通过对汉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远方的向往。诗中“危亭俯绝岸”一句,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汉江的视角,而“汉水望天表”则进一步拉长了视野,将汉水的流向与天边相连,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意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远的视角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汉江的壮丽景色。首句“危亭俯绝岸”即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汉江的视角,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接着,“汉水望天表”一句,将汉水的流向与天边相连,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意境。后两句通过对汉水源头的想象和对波浪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汉水在嶓冢山下的细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使读者对汉水的壮阔有了更深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危亭俯绝岸”:诗人站在高耸的亭子上,俯瞰着险峻的河岸,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 “汉水望天表”:汉水流向天边,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意境。
- “遥源泻金穴”:遥远的源头仿佛从金色的洞穴中倾泻而出,比喻水源的神秘和珍贵。
- “高浪灌朱鸟”:高高的波浪如同浇灌着红色的神鸟,比喻波浪的形状。
- “纡馀转荆楚”:汉水曲折蜿蜒地流经荆楚大地,展现了汉水的流动轨迹。
- “万里合浩渺”:与万里之外的水域汇合,显得无比浩渺,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
- “谁知嶓冢下”:谁能想到在嶓冢山下,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
- “悸然如带小”:那水流竟然如此细小,令人心生悸动,突出了汉水的壮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遥源泻金穴”和“高浪灌朱鸟”,通过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
- 对比:如“危亭俯绝岸”与“汉水望天表”,以及“万里合浩渺”与“悸然如带小”,通过对比突出了汉水的壮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汉江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远方的向往。诗中壮阔的意境和生动的意象,使读者对汉水的壮丽有了更深的感受。
意象分析:
- 危亭:高耸的亭子,象征着高远的视角。
- 汉水:汉江,象征着壮阔的自然景色。
- 天表:天边,象征着无限的远方。
- 金穴:比喻水源的神秘和珍贵。
- 朱鸟:古代神话中的红色神鸟,比喻波浪的形状。
- 嶓冢:山名,象征着汉水的源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危亭俯绝岸”中的“危亭”指的是什么? A. 高耸的亭子 B. 危险的亭子 C. 古老的亭子 D. 破旧的亭子 答案:A
-
诗中“汉水望天表”中的“天表”指的是什么? A. 天空 B. 天边 C. 天际 D. 天顶 答案:B
-
诗中“遥源泻金穴”中的“金穴”比喻什么? A. 金色的洞穴 B. 水源的神秘和珍贵 C. 金矿 D. 金色的鸟 答案:B
-
诗中“高浪灌朱鸟”中的“朱鸟”比喻什么? A. 红色的鸟 B. 波浪的形状 C. 红色的神鸟 D. 红色的花 答案:B
-
诗中“谁知嶓冢下”中的“嶓冢”指的是什么? A. 山名 B. 水名 C. 地名 D. 人名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以高远的视角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赞叹。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对远方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同《临汉亭》与杜甫《登高》:两者都以高远的视角描绘自然景色,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汉水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对山川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文同的诗歌风格。
- 《文同诗集》:文同的诗集,收录了他的多首诗作,可以更深入地研究他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