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渡》

时间: 2025-01-04 07:50:37

前日寒食在绵州,牡丹盛开海棠洛。

今已逾旬过深渡,山桃一枝横晓阁。

此花平川最为早,何乃于此才破萼。

化工岂尔用或偏,盖尔所生居绝壑。

一年春事但自了,勿较后先嗟寂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深渡 文同 〔宋代〕 前日寒食在绵州,牡丹盛开海棠洛。 今已逾旬过深渡,山桃一枝横晓阁。 此花平川最为早,何乃于此才破萼。 化工岂尔用或偏,盖尔所生居绝壑。 一年春事但自了,勿较后先嗟寂寞。

白话文翻译: 前些天寒食节在绵州,那里的牡丹盛开,海棠也如洛阳般美丽。 如今已过十天,我经过深渡,看到一枝山桃横在清晨的阁楼前。 这种花在平原地区开花最早,为何在这里才刚刚破萼。 难道是造物主对这里有所偏爱,因为这里生长在深谷之中。 一年的春光就这样自己过去,不要计较先后,感叹寂寞。

注释:

  • 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古代有禁火的风俗。
  • 绵州:今四川绵阳市。
  • 海棠洛:指洛阳的海棠,洛阳以海棠闻名。
  • 逾旬:超过十天。
  • 深渡: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破萼:花蕾开始裂开,即将开花。
  • 化工:自然造化的力量。
  • 绝壑:深谷。
  • 春事:春天的景象。

诗词背景: 文同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通过对比绵州和深渡的春景,展现了不同地域春天的差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绵州和深渡两地春景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多样性和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诗中“牡丹盛开海棠洛”描绘了绵州春天的繁华,而“山桃一枝横晓阁”则显得深渡的春天更为静谧和孤独。诗人通过“化工岂尔用或偏”一句,表达了对自然造化力量的敬畏,认为深渡的山桃之所以晚开,是因为它生长在深谷之中,自然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开花时间的差异。最后两句“一年春事但自了,勿较后先嗟寂寞”则是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计较事物的先后顺序,而应顺应自然,享受每一个当下的美好。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寒食”点明时间,以“牡丹盛开海棠洛”描绘绵州的春景,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
  • 次句“今已逾旬过深渡”过渡到深渡的春景,与绵州形成对比。
  • “此花平川最为早,何乃于此才破萼”提出疑问,引出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 “化工岂尔用或偏,盖尔所生居绝壑”解答疑问,表达对自然造化的理解。
  • 最后两句“一年春事但自了,勿较后先嗟寂寞”总结全诗,传达顺应自然、不计较的人生哲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绵州和深渡春景的对比,突出地域差异。
  • 设问:“何乃于此才破萼”提出疑问,增加诗的思考深度。
  • 拟人:“化工岂尔用或偏”将自然造化拟人化,赋予其意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人生,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春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提醒人们顺应自然,不计较事物的先后顺序,享受每一个当下的美好。

意象分析:

  • 牡丹、海棠:象征繁华和美丽。
  • 山桃:象征静谧和孤独。
  • 绝壑:象征深邃和隐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食”是指什么节日? A. 清明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春节

  2.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对比了绵州和深渡的春景? A. 比喻 B. 对比 C. 拟人 D. 排比

  3. 诗中“一年春事但自了”表达了什么思想? A. 人生无常 B. 自然规律 C. 享受当下 D. 计较先后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比不同地点的景色,表达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文同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但文同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思考,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文同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