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梦得吟》
时间: 2025-01-14 05:35: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代梦得吟
白居易 〔唐代〕
后来变化三分贵,同辈凋零太半无。
世上争先从尽汝,人间斗在不如吾。
竿头已到应难久,局势虽迟未必输。
不见山苗与林叶,迎春先绿亦先枯。
白话文翻译:
后来变化的事物中,三分之贵的东西太多,而同辈之间却大多凋零无存。
在世上争先恐后的人,竟不如我这个人。
虽然我已经站在了高处,但这地位恐怕也难以持久,尽管局势来得慢,未必就会失败。
我看不到山上的新芽与林间的叶子,春天来临时,先绿的反而也会先枯。
注释:
- 变化:指事物的发展与演变。
- 三分贵:这里的“贵”指的是珍贵、重要的事物。
- 凋零:形容植物枯萎,亦可引申为人事的消亡。
- 争先:指争取在竞争中领先。
- 竿头:比喻身处高位。
- 局势:指形势、状况。
- 迎春:指春天的到来。
- 绿与枯:象征生机与死亡的对立。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人间斗在不如吾”,反映了白居易对自身地位的自信与对世俗竞争的看法。白居易在唐代社会中以诗名显赫,常常表现出对权贵及社会变迁的独立见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现实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代梦得吟》创作于唐代社会变迁背景下,白居易深感同辈间竞争的激烈以及自身地位的脆弱,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代梦得吟》是一首反映人生无常和社会竞争的诗。白居易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他对社会变化和人际关系的敏锐观察。诗的前两句,诗人以“变化”和“凋零”开篇,直指现实中珍贵事物的短暂和同辈之间的失落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接下来的“争先”和“斗”,则进一步揭示了人间竞争的激烈和残酷。诗人自谦地指出,尽管自己已站在高处,但也意识到这种地位并不牢固。最后两句以自然界的变化结束,春天的绿叶与枯萎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无常,使整首诗更加深刻。诗人在感叹中又带有一丝哲理,启示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后来变化三分贵:后来的变化中,珍贵的东西只占三分之一,暗示珍贵之物不多。
- 同辈凋零太半无:同辈之间大多数已然凋零,生存者寥寥。
- 世上争先从尽汝:在这个世界上,争先恐后的人多,反而不如我。
- 人间斗在不如吾:人间的竞争者比不上我,突显自信。
- 竿头已到应难久:虽已位居高处,但这种状态难以持久。
- 局势虽迟未必输:即使局势发展缓慢,未必就会失败。
- 不见山苗与林叶:看不到山上的新芽与树林的叶子,象征生命的变化。
- 迎春先绿亦先枯:春天来时,绿的先枯,暗示生命的轮回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事与自然景象相对比,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之间有一定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拟人化,赋予生命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地位、同辈竞争和生命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深刻体悟,强调了人生命运的脆弱和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社会的变迁。
- 凋零:代表着生命的消逝与失落。
- 争先:象征着世俗竞争的激烈。
- 竿头:象征着权势与地位。
- 迎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愤怒
C. 无奈
D. 快乐 -
“同辈凋零太半无”中的“凋零”意指什么? A. 生长
B. 消亡
C. 繁盛
D. 快乐 -
诗中提到的“竿头”象征什么? A. 竞争
B. 高处与地位
C. 生命
D. 自然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杜甫在同一时期,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与人生的感慨,但侧重于国家大义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而白居易则更关注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处境与无常。两者的作品在风格与主题上各有千秋,值得读者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相关的文学评论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