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何正父总干》

时间: 2025-01-19 20:06:30

经旬羽懒惯山居,不写城间一字书。

把菊见山新趣倦,泛莲依水旧交疎。

无心是处友麋鹿,有客寄谁烹鲤鱼。

见说近来军食足,不妨诗卷访犁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寄何正父总干
作者: 岳珂

经旬羽懒惯山居,不写城间一字书。
把菊见山新趣倦,泛莲依水旧交疎。
无心是处友麋鹿,有客寄谁烹鲤鱼。
见说近来军食足,不妨诗卷访犁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山中生活的惬意,以及与世俗生活的疏离。诗人习惯了在山中闲居,不再写城市中的一字诗篇。看着山中菊花的美丽却感到厌倦,泛舟于水边却对旧友感到疏远。虽然与鹿为友,但却没有人来与我分享美味的鲤鱼。听说最近军队的粮食充足,不如来一卷诗书,去田间犁地吧。

注释:

  • 经旬:经过十天。
  • 羽懒:指羽毛懒散,形容闲适。
  • 山居:在山中居住。
  • :指菊花,象征高洁的品格。
  • 泛莲:泛舟于水面,看莲花。
  • 友麋鹿:与麋鹿为友,形容自然生活。
  • 客寄:客人寄住。
  • 鲤鱼:象征美食和交往。
  • 军食足:军队的口粮充足。

典故解析:

  • 菊花:文人常用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尤其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 麋鹿:古代文人隐居于山林,常与自然动物为伴,表现出一种归隐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岳珂,宋代诗人,生于军事世家,擅长山水诗,受陶渊明影响,倡导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在战乱和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选择隐居山林,以逃避世俗纷扰,反映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山居”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人用简单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山中生活的情景,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前两句提到“羽懒”的状态,表现诗人对笔墨的疏懒,似乎是在反映内心的平静和对外界的冷漠。

接下来的“把菊见山新趣倦,泛莲依水旧交疎”则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迁表现人际关系的疏远。诗人虽与自然为友,但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却感到乏味。最后两句提到“军食足”,是对时代的一种敏感反应,诗人希望在物质充足的背景下,能回归到更简单的生活状态中。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人世繁华的淡漠,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经旬羽懒惯山居:经历了十天,懒于写作,习惯了山中的生活。
    • 不写城间一字书:不再为城市的事物写下任何文字。
    • 把菊见山新趣倦:看着山中的菊花,感到新鲜的趣味也已厌倦。
    • 泛莲依水旧交疎:在水边泛舟,旧友的情谊逐渐疏远。
    • 无心是处友麋鹿:在这无人之地,与麋鹿为友,心中无意。
    • 有客寄谁烹鲤鱼:有客人来访,却无人烹制美味的鲤鱼。
    • 见说近来军食足:听闻最近军队的粮食充足。
    • 不妨诗卷访犁锄:不如拿起诗卷,去田间耕作。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比如“友麋鹿”赋予动物以人类的友谊,表达对自然的亲近。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疏离和对自然的亲近。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高洁与淡泊,代表诗人内心追求的理想。
  • 莲花:象征纯洁与美好,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
  • 麋鹿:象征自由与宁静,表达诗人心灵的归属。
  • 鲤鱼:象征人际交往与美好生活的分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无所谓
    • C. 厌倦
    • D. 忧虑
  2. 诗中提到的“友麋鹿”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对动物的喜爱
    • B. 对人际关系的疏远
    • C. 对自然的亲近
    • D.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岳珂与陶渊明的隐逸主题,两者都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强调与世无争的理想,而岳珂则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深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岳珂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