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时间: 2024-09-19 20:48:32

法光普照道门昌。

出天长。

入龙阳。

宝殿圆成,朝暮爇心香。

霞友云朋休外觅,心地稳,是天堂。

燕南河北好悲伤。

正穷荒。

受风霜。

劫运推移,何日到仙乡。

谁解闲居山后意,□□秀,小蓬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法光普照道门昌。出天长。入龙阳。宝殿圆成,朝暮爇心香。
霞友云朋休外觅,心地稳,是天堂。
燕南河北好悲伤。正穷荒。受风霜。
劫运推移,何日到仙乡。谁解闲居山后意,秀,小蓬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道教的光辉与安宁,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法光照耀着道门的繁荣,生活在天边的梦想与在龙阳的归属感交织。宝殿的圆满象征着心灵的宁静,日夜供奉的香火代表着信仰与追求。朋友不必在外寻觅,稳固的内心才是通往天堂的途径。在燕南河北,悲伤的情绪如同荒凉的景象,经历风霜的洗礼,何时才能到达理想的仙乡?谁能理解我在山后悠闲的心境,像小蓬庄般的宁静与秀丽。

注释

  • 法光:指佛教或道教的光辉。
  • 道门:指道教的宗门。
  • 宝殿:道教或佛教中的寺庙。
  • 朝暮爇心香:日夜供奉香火,表示对神明的敬仰。

典故解析

  • 仙乡:指理想的境界,通常与道教的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相联系。
  • 小蓬庄:可能指代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隐喻归隐于自然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尹志平,元代著名词人,生活在元朝时期,受道教和佛教影响,作品多反映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其词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作者寻求内心宁静、探求道教理想生活时,通过对自然和道教的描绘,表达了对精神家园的渴望。

诗歌鉴赏

《江城子》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词作,表达了道教的思想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词中通过对法光普照的描绘,展现了道教的光辉与繁荣,强调了心灵的宁静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宝殿圆成,朝暮爇心香”一句,既表现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也寓意着内心的圆满与和谐。作者在描绘理想境界的同时,也不忘现实的苦涩,“燕南河北好悲伤”,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流露出强烈的对比与冲突。

整首词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作者在繁华与荒凉之间的挣扎,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深思。最后一句“谁解闲居山后意”,更是引发读者的共鸣,反映了人们对内心宁静的渴求与对世俗的逃避。总的来说,这首词兼具哲理与情感,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法光普照道门昌:道教的光辉普遍照射,显示出道教的繁荣。
  2. 出天长,入龙阳:出自天空,归入龙阳,暗示一种理想的归属。
  3. 宝殿圆成,朝暮爇心香:宝殿的圆满象征着信仰的坚定,日夜供香表示虔诚。
  4. 霞友云朋休外觅:不必在外寻找朋友,内心的稳固才是关键。
  5. 心地稳,是天堂:内心的安宁才是通往天堂的真实路径。
  6. 燕南河北好悲伤:现实中的悲伤与荒凉,让人感到无奈。
  7. 正穷荒,受风霜:经历了风霜与困苦,生活的艰辛显露无遗。
  8. 劫运推移,何日到仙乡:在劫难与时间的推移中,何时才能实现理想?
  9. 谁解闲居山后意:谁能理解我那闲适的生活态度。
  10. 秀,小蓬庄:隐喻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渴望回归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宁静比作天堂。
  • 对仗:如“出天长,入龙阳”,形成韵律美。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对理想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理想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对道教信仰的依赖,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法光:象征道教的智慧与光明。
  • 宝殿:代表着精神追求的寄托。
  • 燕南河:表现现实的悲伤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城子一词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尹志平
    • C) 苏轼
  2. “出天长,入龙阳”中的“龙阳”指的是?

    • A) 一种地方
    • B) 一种意境
    • C) 一种人物
  3. 诗中提到的“谁解闲居山后意”,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 A) 对友情的渴望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1. B) 尹志平
  2. A) 一种地方
  3. B) 对生活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由苏轼作,表达对理想人生的思考。
  • 《登高》 由杜甫作,反映对生活艰辛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江城子》与《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强调内心的宁静,后者则更多反映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与中国文学》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