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时间: 2025-01-04 11:3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作者: 朱庸斋
帏孤凤去日初长。倚西窗。冷如霜。一寸春心,灰似爇馀香。缕缕丝丝飘不断,空绕袅,似柔肠。夜来月色倍悽凉。对空厢。望红墙。寂寂清灯,难望影成双。荷叶离披憔悴损,无处著,旧鸳鸯。
白话文翻译:
孤凤已经飞去,黄昏时分,阳光刚刚伸展。倚靠在西窗边,感觉冷得像霜一样。那一寸春心,犹如灰烬般燃烧殆尽。缕缕思念如丝般不断飘荡,仿佛在空中缠绕,像柔软的肠子。夜晚的月色更加显得凄凉,面对空荡荡的房间,望着红色的墙壁。寂静的灯光下,难以看到双双的影子。荷叶已经凋零,显得憔悴无比,无处可依,只有那旧日的鸳鸯。
注释:
字词注释:
- 帏:帐幕。
- 孤凤:比喻孤独的人或事物,常用来象征失去的爱人。
- 一寸春心:形容细微的春天的情感,春心通常指爱情。
- 灰似爇馀香:比喻爱情已尽,留下的只是残余的香气。
- 缕缕丝丝:比喻思念的情感。
- 寂寂清灯:形容灯光寂静,暗示孤独的情境。
典故解析:
- 鸳鸯:常象征夫妻或恋人之间的感情,诗中提到“旧鸳鸯”,暗示曾经的幸福与现今的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庸斋,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离别、思念及自然景象,反映个人生活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经历情感波折之后,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深切怀念与孤独。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
诗歌鉴赏:
《江城子》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无尽怀念。首句“帏孤凤去日初长”便设定了孤独的基调,孤凤象征着离去的爱人,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失落。接着,诗人通过“冷如霜”的比喻,表现了内心的寒冷与凄凉。对“一寸春心”的描写则揭示了过往甜蜜的爱情如今只剩下灰烬,令人感叹不已。
“缕缕丝丝飘不断,空绕袅,似柔肠”将思念的情感形象化,犹如细丝般的牵挂萦绕心间,令人倍感柔弱与无奈。“夜来月色倍悽凉”将月色与凄凉相结合,强化了夜晚的孤独感。最后,诗人在寂静的灯光下,望着红墙,无法看到曾经的双影,传达出对往日甜蜜的无奈与追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切思索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充满了感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帏孤凤去日初长:孤独的凤鸟离去,黄昏时分,日头刚刚升起,暗示失去与孤独。
- 倚西窗。冷如霜:靠在西窗边,感到寒冷,象征着内心的凄凉。
- 一寸春心,灰似爇馀香:微小的爱情如同烧尽的香灰,暗示感情的消逝。
- 缕缕丝丝飘不断,空绕袅,似柔肠:思念如丝绦般萦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情感的牵挂。
- 夜来月色倍悽凉:夜晚的月光更显凄冷,增强了孤独的氛围。
- 对空厢。望红墙:面对空荡的房间,望着红墙,暗示心灵的空虚与思念。
- 寂寂清灯,难望影成双:灯光寂静,难以看到曾经双双的影子,表达孤独与缺失。
- 荷叶离披憔悴损,无处著,旧鸳鸯:荷叶凋零,象征着失去的爱情,旧日的鸳鸯已无处依靠。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冷如霜”比喻内心的寒冷。
- 拟人:思念的缕缕丝丝被赋予了生命,表现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如“冷如霜”与“倍悽凉”。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与对孤独状态的自省,表达了人们在失去后内心的惆怅与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凤:象征失去与孤独。
- 春心:代表爱情与情感。
- 月色:象征孤寂与思念。
- 荷叶:象征爱情的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凤”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孤独
- C. 友谊
-
“一寸春心,灰似爇馀香”中的“灰”指代什么?
- A. 纯净的爱情
- B. 逝去的爱情
- C. 新的希望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排比
- B. 拟人
- C. 夸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by 屈原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 比较朱庸斋的《江城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朱庸斋更突出孤独感,而李清照则侧重于对往昔的追忆。两者都体现出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不同的女性情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百家》
- 《古诗词的美与情感》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朱庸斋的《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