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鹃啼血到三更。断肠声。倩魂惊。何日人归,过尽短长亭。有梦终强无梦也,争忍怨,不分明。
白话文翻译:
杜鹃在午夜时分悲鸣,仿佛在啼血,声音让人心碎。美丽的灵魂被惊醒,究竟何时才能归来,经过那短短的长亭?即便有梦也比没有梦强,但我又怎能忍受这样的怨恨,心中却又难以分辨清楚?
注释:
字词注释:
- 杜鹃:一种鸟,常在春季啼鸣,古人多用其声来表达思念。
- 啼血:形容鸟鸣声悲切,仿佛在流血,表示极度悲伤。
- 断肠声:形容声音凄惨,令人心痛。
- 倩魂:美丽的灵魂,指心中所爱的人。
- 短长亭:古代的亭子,常作为旅途中的休息之处,象征离别和思念。
典故解析:
- 杜鹃啼血:在古代文学中,杜鹃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哀伤,传说杜鹃会在春天啼鸣,伤心于自己的爱人无法归来。
- 长亭:是古代旅行者常驻足的地方,代表着离别和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圭璋,近现代诗人,擅长词作,受传统诗词的影响,作品常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充满离愁和思念的时期,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江城子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伤情绪的词作,诗中通过描绘杜鹃的哀鸣,传达出一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杜鹃啼声的声音如同血泪般凄惨,令人不禁联想到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与孤独。尤其是“断肠声”这一句,生动地刻画出内心的撕裂感,展现了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怀念。
在“倩魂惊”一句中,诗人将对方的灵魂与自己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体现出一种灵魂上的共鸣。在整首词中,短长亭的意象象征着离别的地方,诗人通过对亭子的描绘,表达了对归来的渴望和无奈。
最后,诗人以“有梦终强无梦也”来表达对梦境的反思,梦虽美好但也只是虚幻,现实的无奈让人心生怨恨。这种情感的纠结与对比,反映了人性中的脆弱和对爱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杜鹃啼血到三更:深夜时分,杜鹃鸟的悲鸣声传来,似乎在为失去的爱情而痛哭。
- 断肠声:这种声音让人感到心痛,传达出离别之苦。
- 倩魂惊:美丽的灵魂被惊动,暗示对方的离去给自己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 何日人归,过尽短长亭:诗人期待着爱人的归来,心中充满了对相聚的渴望。
- 有梦终强无梦也:即使有梦,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
- 争忍怨,不分明:内心的怨恨与思念交织,令人难以分辨。
修辞手法:
- 比喻:杜鹃的啼鸣比喻心中的痛苦。
- 拟人:将灵魂形容为“倩魂”,增加情感的细腻感。
- 对仗:诗句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杜鹃哀鸣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刻思考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展现了人性中对爱的渴求与对失去的伤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思念和哀伤。
- 血:象征痛苦和深切的情感。
- 亭:象征离别和对过往的回忆。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传达出对爱情的无奈和思念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鹃的啼鸣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悲伤
- C. 平静
- D. 荣耀
-
“何日人归,过尽短长亭”中的“短长亭”代表什么?
- A. 旅行的愉悦
- B. 离别的痛苦
- C. 爱情的美好
- D. 自然的风景
-
诗中提到的“倩魂”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灵魂
- B. 朋友的灵魂
- C. 自然的灵魂
- D. 动物的灵魂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虞美人》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唐圭璋的这首词更加强调了离愁的深沉和对爱情的执念,而李清照则侧重于对爱情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伤。两者同样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对爱情的思考,但情感的表达和抒发的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