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

时间: 2025-01-04 10:13:52

逊国同来访圣谟,适观争国誓师徒。

耻生汤武干戈日,宁死唐虞揖让区。

大义充身安是饿,清魂有所未应无。

始终天地亡前后,名骨虽双此行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首阳 逊国同来访圣谟,适观争国誓师徒。 耻生汤武干戈日,宁死唐虞揖让区。 大义充身安是饿,清魂有所未应无。 始终天地亡前后,名骨虽双此行孤。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与逊国一同来访求圣人的谋略,恰好目睹了争夺国家的誓师场面。 以生活在汤武时代的战争日子为耻,宁愿死在唐虞时代的和平礼让之地。 大义充盈于身,怎会因饥饿而死,清白的灵魂不应无存。 始终如一,超越了天地的界限,虽有双名之骨,此行却孤独。

注释: 字词注释:

  • 逊国:指谦逊的国家或君主。
  • 圣谟:圣人的谋略。
  • 争国:争夺国家政权。
  • 誓师徒:誓师的军队。
  • 汤武:指商汤和周武王,代表战争和政权更迭。
  • 唐虞:指尧舜时代,代表和平与礼让。
  • 大义:重大的道义。
  • 清魂:清白的灵魂。
  • 名骨:有名声的骨肉,指有名望的人。

典故解析:

  • 汤武干戈日:指商汤和周武王通过战争取得政权的历史事件。
  • 唐虞揖让区:指尧舜时代,通过禅让方式传承政权,象征和平与礼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延年,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忠诚、节操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不满,向往古代理想政治的时代背景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汤武时代的战争与唐虞时代的和平,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礼让的向往。诗中“大义充身安是饿,清魂有所未应无”一句,强调了坚守道义的重要性,即使面临困境也不放弃。最后两句“始终天地亡前后,名骨虽双此行孤”则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与孤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逊国同来访圣谟,适观争国誓师徒。”:表达了作者与谦逊的国家一同寻求圣人的谋略,同时目睹了争夺国家的誓师场面。
  2. “耻生汤武干戈日,宁死唐虞揖让区。”:以生活在汤武时代的战争日子为耻,宁愿死在唐虞时代的和平礼让之地。
  3. “大义充身安是饿,清魂有所未应无。”:强调了坚守道义的重要性,即使面临困境也不放弃。
  4. “始终天地亡前后,名骨虽双此行孤。”: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汤武与唐虞的对比,突出了和平与礼让的价值。
  • 象征:“大义充身”象征坚守道义,“清魂”象征清白的灵魂。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和平与礼让的向往,以及对坚守道义的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汤武干戈日:象征战争与动荡。
  • 唐虞揖让区:象征和平与礼让。
  • 大义充身:象征坚守道义。
  • 清魂:象征清白的灵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耻生汤武干戈日”中的“汤武”指的是谁? A. 商汤和周武王 B. 尧和舜 C. 禹和启 答案:A

  2. 诗中“宁死唐虞揖让区”中的“唐虞”象征什么? A. 战争 B. 和平与礼让 C. 贫困 答案:B

  3. 诗中“大义充身安是饿”表达了什么? A. 对饥饿的恐惧 B. 对道义的坚守 C. 对死亡的接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忧虑。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宁静的田园生活,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但石延年的诗更强调道义的坚守。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生活,但石延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石延年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石延年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