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穷》

时间: 2025-01-04 09:50:16

世人贪利意非均,交送穷愁与底人。

穷鬼无归于我去,我心忧道不忧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穷 石延年 〔宋代〕

世人贪利意非均,交送穷愁与底人。 穷鬼无归于我去,我心忧道不忧贫。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世上的人们贪图利益,但每个人的意图并不相同。他们相互之间传递着贫穷和忧愁。贫穷的鬼魂无处可归,只能跟随我离去,而我心中担忧的是道德的沦丧,而不是物质的贫困。

注释:

字词注释:

  • 贪利: 贪图利益。
  • 意非均: 意图并不相同。
  • 交送: 相互传递。
  • 穷愁: 贫穷和忧愁。
  • 底人: 某人,指特定的人。
  • 穷鬼: 贫穷的鬼魂,比喻贫穷的状态。
  • 忧道: 担忧道德的沦丧。
  • 忧贫: 担忧物质的贫困。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但“穷鬼”一词可能源自民间传说,用以比喻贫穷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延年(994-1041),字曼卿,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道德沦丧的担忧。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石延年对当时社会贪利风气感到不满的时期,通过“送穷”这一主题,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忧虑和对物质贫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人的贪利行为和作者对道德沦丧的忧虑,展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诗中“穷鬼无归于我去”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贫穷的同情,也暗示了作者愿意承担起引领道德回归的责任。最后一句“我心忧道不忧贫”更是凸显了作者对道德的重视,超越了对物质贫困的担忧,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人贪利意非均”:指出世人的贪利行为,但每个人的意图并不相同。
  2. “交送穷愁与底人”:描述人们相互之间传递贫穷和忧愁的现象。
  3. “穷鬼无归于我去”:贫穷的鬼魂无处可归,只能跟随作者离去。
  4. “我心忧道不忧贫”:作者担忧的是道德的沦丧,而不是物质的贫困。

修辞手法:

  • 比喻:“穷鬼”比喻贫穷的状态。
  • 对比:通过对比世人的贪利行为和作者的道德忧虑,凸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批判世人的贪利行为,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并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沦丧的忧虑和对物质贫困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穷鬼:比喻贫穷的状态,象征着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
  • 忧道:象征着对道德沦丧的担忧,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穷鬼”比喻的是什么? A. 贫穷的状态 B. 鬼魂 C. 社会底层人民 D. 道德沦丧

  2. 作者在诗中担忧的是什么? A. 物质的贫困 B. 道德的沦丧 C. 社会的不公 D. 人们的贪利行为

  3. 诗中“交送穷愁与底人”描述的是什么现象? A. 人们相互之间传递贫穷和忧愁 B. 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利益 C. 人们相互之间传递道德 D. 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快乐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贫交行》:通过描写贫贱之交,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沦丧。
  • 白居易《卖炭翁》:通过描写卖炭翁的艰辛生活,批判了社会的贪利风气。

诗词对比:

  • 石延年《送穷》与杜甫《贫交行》: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沦丧,但石延年的诗更侧重于对道德沦丧的忧虑,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石延年的多首诗歌,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石延年诗歌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