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周祀方泽歌四首 其二 昭夏》
庾信 〔南北朝〕
曰若厚载,钦明方泽。
敢以敬恭,陈之玉帛。
德包含养,功藏灵迹。
斯箱既千,子孙则百。
白话文翻译:
这段诗句表达的是:如同大地承载着丰厚的恩泽,我深感敬畏而恭敬地将珍贵的玉器和丝绸奉献上来。德行蕴含着滋养,功绩留存着灵验的迹象。这个宝箱既有千年的历史,子孙后代定能受益无穷。
注释:
字词注释:
- 曰若:如同、仿佛。
- 厚载:丰厚地承载。
- 钦明:恭敬而明亮。
- 方泽:广阔的恩泽。
- 陈:展示、奉献。
- 玉帛:指珍贵的物品,玉器和丝绸。
- 德包含养:德行蕴含滋养。
- 功藏灵迹:功绩留下的灵验印记。
- 斯箱:这个宝箱。
- 既千:已有千年。
- 子孙则百:子孙后代将会受益无穷。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方泽”可以理解为古代对土地的敬仰,象征着自然的恩泽与滋养。而“玉帛”则是古时祭祀和馈赠的重要物品,表示对神明或祖先的尊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5年-约577年),字子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主要活动于南朝的梁、陈。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人性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局势复杂。庾信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德行和功绩的重视,希望后人能够铭记前辈的恩德。
诗歌鉴赏:
《周祀方泽歌四首 其二 昭夏》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和德行的敬仰。诗中提到的“厚载”与“钦明方泽”,展现了大自然的恩泽与人们对其的感激;而“玉帛”的奉献则象征着对祖先和神明的尊敬。诗句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从“德包含养,功藏灵迹”中,我们体会到道德与功绩之间的关系,即德行和功绩能够滋养后代,让这些美德得以传承。诗的最后一句“子孙则百”则是对未来的寄托,期望后代能够延续这些美德,受益无穷。这种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殷切期盼,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曰若厚载,钦明方泽。
- 这里用“大地”作为比喻,强调自然的宽厚与恩泽。
-
敢以敬恭,陈之玉帛。
- 表达了对祖先或神明的敬仰与奉献之情。
-
德包含养,功藏灵迹。
- 说明德行和功绩的深远影响,能够滋养后代。
-
斯箱既千,子孙则百。
- 强调积累的历史与传承的希望,展现出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地比作厚载的母亲,展现恩泽。
- 对仗:如“德包含养”与“功藏灵迹”,形成对称之美。
- 排比:通过短句的重复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强调了德行和功绩的重要性,表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同时寄托了对后代的期望,体现了深厚的文化传承意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泽:象征自然的恩泽,代表着丰厚的滋养。
- 玉帛:代表珍贵之物,象征对神明或祖先的敬仰。
- 灵迹:指历史留下的痕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厚载”在诗中指什么?
A. 自然的恩泽
B. 物质的富裕
C. 个人的成就 -
“德包含养”表明了什么关系?
A. 道德与物质
B. 道德与精神
C. 道德与功绩 -
诗中提到的“子孙则百”意味着什么?
A. 子孙繁多
B. 受益无穷
C. 子孙不继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周祀方泽歌其一》:同样表现对历史的敬仰与对自然的感激。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及人生哲思。
诗词对比:
- 庾信 vs. 王维:两位诗人在自然描写上都有独到之处,但庾信更关注历史与德行的传承,而王维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人庾信研究》
- 《古诗词赏析》
- 《诗经与汉乐府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