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常州陈商学士》
时间: 2025-01-04 09:24: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梨秋老石渠霜,并欲萧萧伴祖觞。 台上补绫收柘枕,水边古兽得鞶囊。 浮云并盖辞京辇,晓月将潮促使艎。 缘饰有文成政速,剩储灵气茹芝房。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红梨熟透,石渠上结满了霜,我想要静静地陪伴在祖辈的酒杯旁。 台上的补绫收起了柘木枕,水边的古兽得到了装饰的皮囊。 像浮云一样,我们一同离开了京城的车辇,清晨的月光和潮水催促着我们的船只。 因为有文饰的缘由,政事迅速成就,剩下的灵气滋养着如芝的房间。
注释:
- 红梨:指成熟的梨子。
- 石渠:石砌的水渠。
- 萧萧:形容寂静、凄凉。
- 祖觞:祖先的酒杯,代指祭祀或纪念祖先。
- 补绫:修补过的绫罗。
- 柘枕:用柘木制作的枕头。
- 鞶囊:古代用来装小物件的皮囊。
- 京辇:京城的车辇,代指京城。
- 促使艎:催促船只前进。
- 缘饰有文:指装饰有文采,这里可能指文采斐然的政令或文书。
- 茹芝房:比喻高雅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他的诗风清新,善于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他被任命为常州陈商学士时所作,表达了对新职位的期待和对过往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祁在被任命为常州陈商学士时所作,诗中既有对新职位的期待,也有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政绩的自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对红梨、石渠霜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凄凉的氛围。诗中“并欲萧萧伴祖觞”一句,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后文通过“浮云并盖辞京辇”等句,描绘了离开京城的情景,象征着新的开始。最后两句“缘饰有文成政速,剩储灵气茹芝房”,则表达了对未来政绩的自信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宋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政治抱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梨秋老石渠霜”:描绘秋天的景象,红梨熟透,石渠上结满了霜,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凄凉的氛围。
- “并欲萧萧伴祖觞”: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 “台上补绫收柘枕”:描绘了收拾行装的情景,补绫和柘枕都是日常用品,暗示着离开的准备。
- “水边古兽得鞶囊”:古兽得到装饰的皮囊,可能是对新职位的象征性描述。
- “浮云并盖辞京辇”:描绘了离开京城的情景,浮云并盖象征着离开的决心。
- “晓月将潮促使艎”:清晨的月光和潮水催促着船只前进,象征着新的开始。
- “缘饰有文成政速”:因为有文采斐然的政令或文书,政事迅速成就。
- “剩储灵气茹芝房”:剩下的灵气滋养着如芝的房间,表达了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云并盖辞京辇”中的“浮云并盖”比喻离开的决心。
- 拟人:如“晓月将潮促使艎”中的“晓月将潮”赋予了晓月和潮水以人的行为,催促船只前进。
- 对仗:如“红梨秋老石渠霜”与“并欲萧萧伴祖觞”在音韵和意义上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新职位的期待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政绩的自信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通过秋景的描绘和离开京城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对过去的留恋。
意象分析:
- 红梨:成熟的梨子,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和成熟。
- 石渠霜:石渠上结满了霜,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凄凉的氛围。
- 祖觞:祖先的酒杯,代指祭祀或纪念祖先,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
- 浮云并盖:比喻离开的决心,象征着新的开始。
- 晓月将潮:赋予了晓月和潮水以人的行为,催促船只前进,象征着新的开始。
- 茹芝房:比喻高雅的居所,表达了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红梨秋老石渠霜”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并欲萧萧伴祖觞”中的“祖觞”指的是什么? A. 祖先的酒杯 B. 祖先的坟墓 C. 祖先的画像 D. 祖先的遗物
- “浮云并盖辞京辇”中的“浮云并盖”比喻什么? A. 离开的决心 B. 回家的愿望 C. 旅行的快乐 D. 工作的繁忙
- “缘饰有文成政速”中的“缘饰有文”指的是什么? A. 装饰有文采 B. 文采斐然的政令或文书 C. 文雅的装饰 D. 文人的聚会
答案:
- C. 秋天
- A. 祖先的酒杯
- A. 离开的决心
- B. 文采斐然的政令或文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庠的《秋日》:同样以秋景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往的怀念。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对新职位的期待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宋祁的《送常州陈商学士》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新职位的期待,但宋祁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宋祁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