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绨帙抛蓬观,军牙佐柳屯。伏熊均轼宠,睡貉袭裘温。睢苑寒云隔,渔挝暝鼓喧。帛书无厌数,知有雁为门。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抛弃了书卷,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荡,辅佐军务如同柳树般稳固。受到如同伏熊般的恩宠,安睡如貉,穿着温暖的裘衣。睢苑的寒云阻隔了视线,渔村的鼓声在黄昏时分喧闹。书信往来频繁,知道有雁作为传递的使者。
注释:
字词注释:
- 绨帙:书卷的套子,这里指书卷。
- 抛蓬观:比喻抛弃书卷,随风飘荡。
- 军牙:军中的牙旗,这里指军务。
- 佐柳屯:辅佐军务,如同柳树般稳固。
- 伏熊: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这里比喻恩宠。
- 睡貉:比喻安睡。
- 袭裘:穿着裘衣。
- 睢苑:地名,这里指远方。
- 渔挝:渔村的鼓声。
- 暝鼓:黄昏的鼓声。
- 帛书:书信。
- 雁为门:古代传说雁能传递书信,这里指书信往来。
典故解析:
- 伏熊: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象征吉祥和恩宠。
- 雁为门:古代传说雁能传递书信,这里比喻书信往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送别友人陈动之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祁在送别友人陈动之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和思念。诗中“绨帙抛蓬观”一句,以抛弃书卷、随风飘荡的形象,暗示了友人的离去和诗人的不舍。“军牙佐柳屯”则以军务的稳固,比喻友人的前程稳定。“伏熊均轼宠,睡貉袭裘温”通过典故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希望他受到恩宠,生活安逸。“睢苑寒云隔,渔挝暝鼓喧”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最后两句“帛书无厌数,知有雁为门”则以书信往来的频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绨帙抛蓬观:抛弃书卷,随风飘荡,暗示友人的离去和诗人的不舍。
- 军牙佐柳屯:辅佐军务,如同柳树般稳固,比喻友人的前程稳定。
- 伏熊均轼宠:受到如同伏熊般的恩宠,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 睡貉袭裘温:安睡如貉,穿着温暖的裘衣,希望友人生活安逸。
- 睢苑寒云隔:睢苑的寒云阻隔了视线,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渔挝暝鼓喧:渔村的鼓声在黄昏时分喧闹,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帛书无厌数:书信往来频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 知有雁为门:知道有雁作为传递的使者,比喻书信往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绨帙抛蓬观”、“军牙佐柳屯”等,通过比喻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典故:如“伏熊”、“雁为门”等,通过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对仗:如“绨帙抛蓬观,军牙佐柳屯”等,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思念。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和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绨帙:书卷的套子,这里指书卷。
- 抛蓬观:比喻抛弃书卷,随风飘荡。
- 军牙:军中的牙旗,这里指军务。
- 佐柳屯:辅佐军务,如同柳树般稳固。
- 伏熊: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这里比喻恩宠。
- 睡貉:比喻安睡。
- 袭裘:穿着裘衣。
- 睢苑:地名,这里指远方。
- 渔挝:渔村的鼓声。
- 暝鼓:黄昏的鼓声。
- 帛书:书信。
- 雁为门:古代传说雁能传递书信,这里指书信往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绨帙抛蓬观”一句,比喻了什么? A. 抛弃书卷,随风飘荡 B. 友人的离去 C. 诗人的不舍 D. 友人的前程 答案:A
-
诗中“军牙佐柳屯”一句,比喻了什么? A. 友人的前程稳定 B. 军务的稳固 C. 诗人的祝福 D. 友人的离去 答案:B
-
诗中“伏熊均轼宠”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典故 C. 对仗 D. 拟人 答案:B
-
诗中“帛书无厌数,知有雁为门”一句,表达了什么? A. 书信往来频繁 B.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C. 友人的离去 D. 诗人的祝福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送别和思念。
- 李白《送友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与宋祁《送陈动之》: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和思念,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宋祁的诗则更加注重典故和意象的运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宋代文学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