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丹阳采访》

时间: 2025-01-06 08:56:59

郡县分南国,皇华出圣朝。

为怜乡棹近,不道使车遥。

旧俗吴三让,遗风汉六条。

愿言除疾苦,天子听歌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丹阳采访
作者: 徐安贞 〔唐代〕

郡县分南国,皇华出圣朝。
为怜乡棹近,不道使车遥。
旧俗吴三让,遗风汉六条。
愿言除疾苦,天子听歌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国的郡县分布,皇帝的德治在这个时代显现。诗人因怜惜故乡的舟船近在咫尺,却不知使者的旅途是如此遥远。借用吴三让的旧俗,传承汉朝的遗风,诗人希望能消除人民的疾苦,愿天子能够倾听百姓的歌谣。

注释:

  • 郡县:指地方行政区域。
  • 南国:指南方地区。
  • 皇华:指皇帝的德治或政绩。
  • 乡棹:指故乡的船只。
  • 旧俗:指传统习俗。
  • 吴三让:指三国时期的吴国三位贤人,强调礼让。
  • 汉六条:指汉朝的六条法律,强调法治。
  • 疾苦:指人民的痛苦和困难。
  • 歌谣:指民间的歌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安贞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其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描绘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常常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代盛世时期,诗人看到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疾苦形成鲜明对比,发出对民生的关注与对皇帝的期望,寄托了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送丹阳采访》是一首充满社会关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南国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注。诗的开篇以“郡县分南国”引入,展现了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而“皇华出圣朝”则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一种赞美,显示出诗人对国家的期望。

在描绘个人情感时,诗人提到“为怜乡棹近,不道使车遥”,体现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使者远道而来的不易,流露出一种隐忧和无奈。接着,诗人提及“旧俗吴三让,遗风汉六条”,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表达了希望社会能够恢复礼让与法治的愿望。

最后,诗人以“愿言除疾苦,天子听歌谣”作为总结,直接向皇帝呼吁,希望能够消除人民的痛苦,倾听他们的声音。这种直接的诉求与期望,使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担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郡县分南国:描绘南方地区的行政区划,暗示地方治理的复杂。
  2. 皇华出圣朝:皇帝的德行和明治,是对政治局势的肯定。
  3. 为怜乡棹近: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船只近在眼前。
  4. 不道使车遥:使者的旅途却十分遥远,表达了对使者辛劳的同情。
  5. 旧俗吴三让:提及古代的礼让精神,强调传统美德。
  6. 遗风汉六条:强调法治和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7. 愿言除疾苦:表达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心。
  8. 天子听歌谣:直接呼吁皇帝倾听民声,反映民众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郡县分南国”与“皇华出圣朝”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借代:用“乡棹”代表故乡的情感,用“车”代表使者的辛苦。
  • 反问:通过“为怜乡棹近,不道使车遥”形成反讽,突显出对现实的批判。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南国的描绘和对民生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诗人希望通过歌谣传达民众的声音,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国:象征着温暖和繁荣的故乡。
  • 皇华: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皇帝的德治。
  • 乡棹:代表着思乡情怀和与故乡的联系。
  • 疾苦:象征着人民的困境与艰难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三让”代表了什么? A. 武力
    B. 礼让精神
    C. 文人雅士
    D. 经济政策

  2. 诗人希望天子听到什么? A. 战争的号角
    B. 民众的歌谣
    C. 外国的声音
    D. 商人的诉求

  3. “愿言除疾苦”中“疾苦”指的是什么? A. 经济危机
    B. 人民的痛苦
    C. 自然灾害
    D.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杜甫在诗中表达了战乱带来的痛苦,关注国家命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则更多表现个人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