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光孝寺》

时间: 2025-01-17 10:17:24

山寺无尘垢,携筇直过之。

看僧缝衲子,听鸟语花枝。

江旷杯曾渡,钵空龙已飞。

禅关堪借榻,欲去复迟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光孝寺
作者: 梁槚 〔明代〕

山寺无尘垢,携筇直过之。
看僧缝衲子,听鸟语花枝。
江旷杯曾渡,钵空龙已飞。
禅关堪借榻,欲去复迟迟。

白话文翻译:

在这座山间的寺庙里毫无尘埃污垢,我手持拐杖径直走过。
我看见和尚在缝制僧衣,听到鸟儿在花枝间鸣唱。
江水浩渺,我曾在此渡过,碗空了,龙已飞去。
这禅关可以借我休息的地方,我想离去却又迟迟不愿走。

注释:

  • 尘垢:污垢,尘埃。
  • 携筇:手持拐杖。
  • 缝衲子:缝制僧人的衣服。
  • 江旷:形容江水宽广空旷。
  • 钵空龙已飞:指和尚的钵空了,象征着久别的离去和失去。
  • 禅关:指禅宗的关口,借指寺庙。
  • 欲去复迟迟:想要离开却又迟迟不愿走。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江旷”可能源于古代文人对水域的描绘,常常以水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漂泊。和尚缝制僧衣的场景,体现了佛教中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槚,明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梁槚游览光孝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在宁静寺庙中的感受与思考,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游光孝寺》通过对山寺宁静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山寺无尘垢”,直接点明了寺庙的洁净,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仅观察到和尚缝制僧衣的专注,更被鸟语花香所吸引,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江旷杯曾渡,钵空龙已飞”,这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过去的经历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江水的浩渺与和尚的钵空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对过往的追忆。最后两句“禅关堪借榻,欲去复迟迟”,诗人虽有离开的念头,却因对这份宁静的留恋而迟迟不愿离去,展示了他对心灵安宁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深邃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具有很强的意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寺无尘垢”:描绘了寺庙的清净,象征内心的纯净。
    • “携筇直过之”:表现诗人的洒脱与从容。
    • “看僧缝衲子”:强调了和尚的专注,体现了佛教的简朴。
    • “听鸟语花枝”: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妙。
    • “江旷杯曾渡”:回忆往事,暗示人生的漂泊。
    • “钵空龙已飞”:象征过去的失去和时间的流逝。
    • “禅关堪借榻”:表达了对宁静环境的依赖。
    • “欲去复迟迟”:体现了内心的犹豫和留恋。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缝衲子”和“鸟语花枝”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形象比喻:将和尚的钵空比作时间的流逝,富有哲理。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山寺:象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 和尚:代表专注与简朴的生活。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鸟语花枝:体现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寺”象征什么?

    • A. 喧嚣
    • B. 平静
    • C. 繁忙
  2. “欲去复迟迟”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迫不及待
    • B. 留恋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白居易
  • 《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游光孝寺》一样,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题西林壁》:同样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上可与本诗相互映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