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锦石有感因赋》

时间: 2025-01-17 10:13:28

怪石嶙峋刺碧空,东流砥柱仗洪功。

标霞特立三千仞,带雾高淩四百峰。

鹤去苔生春冉冉,岚晴雨过日溶溶。

是谁识取龙头瑞,不与人间肉眼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怪石嶙峋刺碧空,
东流砥柱仗洪功。
标霞特立三千仞,
带雾高淩四百峰。
鹤去苔生春冉冉,
岚晴雨过日溶溶。
是谁识取龙头瑞,
不与人间肉眼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自然景象:奇怪的山石高耸入云,像是刺破了碧蓝的天空;滔滔江水奔流而下,像是支撑着这片天地的支柱。山峰高耸,像是霞光中的标志,雾气缭绕,四周的山峰在高空中显得格外渺小。随着春天的到来,白鹤飞去,青苔生长,时光悄然流逝。经过雨水冲刷,晴天的阳光透过云层,显得格外温和。究竟是谁能识得这龙头的祥瑞之象,不像世间的人那样只用肉眼去看待事物呢?

注释:

  • 怪石:奇特的石头。
  • 嶙峋:形容山石高耸、崎岖的样子。
  • 砥柱:比喻支柱,这里指江河的源头。
  • 标霞:指山顶挺拔,像是标志着霞光的存在。
  • :古代长度单位,约等于2.3米。
  • 苔生:青苔的生长。
  • 岚晴雨过:雨后天晴,山间云雾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槚(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游历锦石时,受到壮丽山水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锦石有感因赋》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与哲理思考。诗的开头“怪石嶙峋刺碧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奇特的山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置身于高耸入云的险峻之中。接着,诗人用“东流砥柱仗洪功”形象地表现了江水奔流的壮丽场面,水流的力量与山石的稳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自然界的磅礴气势。

在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标霞特立三千仞,带雾高淩四百峰”进一步渲染了山峰的雄伟,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壮观的自然氛围。最后两句“是谁识取龙头瑞,不与人间肉眼同”则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超越世俗眼光的重要性,提示人们要用心去感受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内涵。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怪石嶙峋刺碧空:奇特的山石高耸,像刺破了碧蓝的天空,展现出自然的奇妙。
  2. 东流砥柱仗洪功:江水奔流向东,像支柱一般支撑着自然的洪大力量。
  3. 标霞特立三千仞:山峰挺拔,像是标志着霞光,象征着高远的理想。
  4. 带雾高淩四百峰:雾气缭绕,四周山峰显得渺小,表现出一种悬渺的感觉。
  5. 鹤去苔生春冉冉:白鹤飞离,春天的青苔渐渐生长,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6. 岚晴雨过日溶溶:雨后天晴,阳光透过云层,展现出自然的温柔。
  7. 是谁识取龙头瑞:问道谁能辨识龙头的祥瑞之象,表现出对智慧的追求。
  8. 不与人间肉眼同:强调了超越世俗眼光的重要性,提倡更深层次的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喻为支柱,强调力量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让人感受更深。
  • 对仗:如“标霞特立”和“带雾高淩”形成对仗,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同时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用心去理解自然与人生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怪石:象征着自然的奇特与不可思议。
  • 江水:象征着力量与生命的流动。
  • 山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怪石嶙峋刺碧空”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平坦的湖面
    B. 奇特的山石高耸
    C. 辽阔的草原
    D. 宁静的夜空

  2. “东流砥柱仗洪功”中“砥柱”指的是什么? A. 整个山脉
    B. 重要的支撑物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动物

  3. 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什么? A. 对世俗的追求
    B. 用肉眼看世界
    C. 超越世俗的眼光
    D. 享受生活的乐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诗词对比:

《过锦石有感因赋》和王之涣的《登高》都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哲思,但前者更偏重于对景的描绘与内心的感悟,而后者则通过对高处的眺望表达了人生的感慨与忧伤。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