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机忘室亦空,静与沃洲同。
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
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
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
白话文翻译:
这间空寂的房间里,机杼声已忘却,宁静与沃洲的景色相融合。
只有那半边庭院里的竹子,才能在阳光下生出阵阵清风。
我思念着山海与月亮的升起,心中留下的印记如香气般悠长。
接下来传承衣钵的人,依然需要在雪中坚守。
注释:
- 机:指织布机,这里代表着繁忙的生活。
- 沃洲:意指肥沃的洲岛,象征着宁静美好的自然环境。
- 半庭竹:竹子生长在庭院中,象征清雅和坚韧。
- 思山海月上: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思念与向往。
- 出定印香:出于静定状态,留下的香气,象征心灵的印记。
- 继后传衣者:指代将来继承衣钵的人。
- 立雪中:象征坚韧和清白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号“贯休”,以禅诗闻名,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他的作品多表现出禅意、自然和对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在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的环境中,诗人通过简禅的生活体验,反映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贯休在《题简禅师院》中,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禅院场景。诗的开头“机忘室亦空”直接引入了禅意,表明诗人对繁忙生活的超脱和追求内心的宁静。接下来,诗人将“静”与“沃洲”相提并论,暗示了内心的寂静与自然的和谐是相通的。
“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表现了竹子在幽静环境中生长的坚韧与清新,暗示了在宁静中仍有生命的活力。竹子不仅是一种植物,更象征着清高和正直的品格。接着,诗人通过“思山海月上”,勾勒出对自然景色的向往,表达出一种情感的寄托与对生命的思考。
最后两句“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则回归到传承的主题,强调了在艰苦环境中,后继者需要坚守信念与清白。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期许,也是对后人的寄望,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与精神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禅院场景和自然意象,表达了对内心宁静、自然美、以及传统精神传承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贯休作为禅诗人的独特风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机忘室亦空”:房间空寂,织布的声音消失,象征着对世俗繁忙的放下。
- “静与沃洲同”:宁静的环境与肥沃的土地相映成趣,表明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
- “唯有半庭竹”:在这片宁静中,只有竹子在生长,象征着清高与坚韧。
- “能生竟日风”:竹子在阳光下生风,暗示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呼吸。
- “思山海月上”:思念自然的美景,表达了一种情感的追求。
- “出定印香终”:在静定中留下心灵的印记,象征着人内心的深刻体验。
- “继后传衣者”:指代后继者,强调传承的重要性。
- “还须立雪中”:需要在寒冷中坚守,象征着面对艰难环境的品德与决心。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机忘室亦空”与“静与沃洲同”,形成和谐的对比。
- 拟人:将竹子与自然拟人化,表现其生机。
- 象征:竹子、雪等意象不仅是自然物,更象征着精神品质。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强调道德与精神的传承。贯休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体验的结合,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后人的期许。
意象分析:
- 机:象征繁忙与世俗,反映对生活的超脱。
- 竹:象征坚韧、清高,代表着诗人的志向与品德。
- 山海月:自然的壮丽与宁静,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思念。
- 雪:象征清白与坚守,体现出对后继者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机忘室亦空”意指: A. 织布的声音仍在
B. 空寂的房间
C. 生活繁忙 -
“唯有半庭竹”中“竹”象征了什么? A. 清高与坚韧
B. 普通的植物
C. 繁忙的生活 -
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思念是通过哪句? A. 思山海月上
B. 继后传衣者
C. 机忘室亦空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对自然景色的思念与内心情感的寄托,但更加直接。
- 《月夜忆舍弟》:强调亲情与思念,与贯休的传承主题相呼应。
- 《山中杂诗》:展现自然与内心和谐的意境,风格与贯休相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贯休与禅诗》
通过上述的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贯休的《题简禅师院》,领会到诗中的禅意与自然美,感受到诗人对生活与精神传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