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

时间: 2025-01-19 16:42:43

十载独扃扉,唯为二雅诗。

道孤终不杂,头白更何疑。

句冷杉松与,霜严鼓角知。

修心对闲镜,明月印秋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作
作者:贯休 〔唐代〕

十载独扃扉,唯为二雅诗。
道孤终不杂,头白更何疑。
句冷杉松与,霜严鼓角知。
修心对闲镜,明月印秋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十年的时间里,独自一人关起门来,专心创作二首优雅的诗歌。尽管我身处孤独,却从未与世俗混淆。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还能怀疑什么呢?我的句子如同冷冷的杉松,严霜中只有鼓角能感知。静心对着闲置的镜子,明月的影子映在秋水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扃扉:关上门。
  • 二雅诗:指的是优雅的诗歌。
  • 道孤:指追求真理、道义的人处在孤独的状态。
  • 头白:指年老,白头。
  • 句冷:句子如杉松般冷清。
  • 霜严:霜冻严寒,形容环境的冷酷。
  • 鼓角知:鼓角声响,只有在寒霜中才能听到。
  • 修心:修炼心性。
  • 闲镜:闲置的镜子。
  • 明月印秋池:明月的影子映在秋天的池水中。

典故解析

  • 二雅:古代对于诗歌的分类,通常指的是《诗经》中的“雅”诗,意为高雅的作品。
  • 杉松:象征坚韧和冷静,常用于表达高洁的品质。
  • 明月:象征清明的心境和宁静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僧”,以其高洁的品格和不拘一格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贯休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孤独,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贯休的《偶作》透过简练的语言展现出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诗中的“十载独扃扉,唯为二雅诗”开篇直入主题,表明诗人十年来的隐居生活,专注于创作,体现了他对诗歌的执着和热爱。接下来的“道孤终不杂,头白更何疑”则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尽管独处,心中仍有清晰的追求与信念。诗的意象通过“句冷杉松与,霜严鼓角知”进一步深化,表达了诗人在严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冷静和坚韧。最后一联“修心对闲镜,明月印秋池”则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内心景象,暗示着通过修心,可以洞察生命的本质。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显得十分饱满,贯休在诗中展示了他对孤独的接受与理解,展现了一个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载独扃扉:表达了作者十年的隐居生活,强调孤独和专注。
  • 唯为二雅诗:展示了他追求高雅文学的决心。
  • 道孤终不杂:即使孤独,他也始终保持对道义的坚持。
  • 头白更何疑:年老后,他对自己的选择更加坚定。
  • 句冷杉松与:诗句的冷清与高洁,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
  • 霜严鼓角知:在冷酷的环境中,只有真知灼见才能感知现实。
  • 修心对闲镜:修炼心性,反思自我。
  • 明月印秋池:通过明月的映照,展现一种超脱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句子比作冷杉松,体现孤独与高洁。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对称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自然景象描绘内心世界,深具哲理。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的接受以及对高雅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内心的宁静。诗中体现了对道义与人生的坚定信念,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深邃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杉松:象征坚韧与孤独。
  • :代表冷酷与艰难的环境。
  • 明月:象征清明与宁静的心境。
  • 秋池:象征思考和内心的沉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贯休在诗中提到他十年来一直在创作什么类型的诗?
    A. 古典诗
    B. 二雅诗
    C. 田园诗
    D. 爱情诗

  2. 诗中“句冷杉松与”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诗句的清晰
    B. 诗句的冷清
    C. 诗句的美丽
    D. 诗句的和谐

  3. 诗中提到的“明月印秋池”意味着什么?
    A. 思考人生
    B. 追逐梦想
    C. 享受孤独
    D. 寻找朋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贯休与李白:两位诗人在描绘孤独和自然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贯休更侧重内心的修炼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多表达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 贯休与杜甫:贯休的诗歌表现出一种清静的哲理性,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忧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