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刘得仁》

时间: 2025-01-14 12:36:08

诗名动帝畿,身谢亦因诗。

白日只如哭,皇天得不知。

旅坟孤fb岳,羸仆泣如儿。

多少求名者,闻之泪尽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刘得仁
—— 贯休 〔唐代〕

诗名动帝畿,身谢亦因诗。
白日只如哭,皇天得不知。
旅坟孤岳,羸仆泣如儿。
多少求名者,闻之泪尽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名字在京城引起了轰动,但我的身世却因诗而被人遗忘。
大白天的光景如同悲哭,难道上天对此毫不知晓?
在旅途中的坟墓与孤独的高山,我这个羸弱的仆人如孩子般哭泣。
多少追求名声的人,听到这些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注释:

  • 动帝畿:指的是京城,因诗名引起的轰动。
  • 身谢:指身世被人遗忘。
  • 白日只如哭:形容白天的景象如同悲伤的哭泣。
  • 旅坟孤岳:指远方的坟墓与孤独的高山,象征孤独与悲伤。
  • 羸仆:指瘦弱的仆人,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与悲伤。
  • 求名者:指追求名声的人,表达了对虚名的嘲讽。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和深刻的情感著称,曾任职于地方官职,后归隐山林,创作了大量诗歌。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时期,许多诗人对虚名与人生的思考愈加深刻。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贯休对名利的反思与对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名带来的荣耀与个人生活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开篇提到“诗名动帝畿”,说明诗歌的名声传遍京城,却又感叹“身谢亦因诗”,令人感受到名与利之间的矛盾。接下来用“白日只如哭”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心中的悲哀,进一步将这种悲伤从个人延伸到对普遍求名者的同情。最后一句“闻之泪尽垂”传达出一种对追名者的深切理解,表现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人生意义的探究。整首诗在艺术上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与思索的世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诗名动帝畿,身谢亦因诗。”:诗的名声在京城引起轰动,而我的身世却因此被人遗忘。
    2. “白日只如哭,皇天得不知。”:白天的光景如同悲哭,上天对此毫不知晓。
    3. “旅坟孤岳,羸仆泣如儿。”:在旅途的坟墓与孤独的高山,我如孩子般无助地哭泣。
    4. “多少求名者,闻之泪尽垂。”:多少追求名声的人,听到这些都忍不住流泪。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天比作哭泣,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悲伤的心情。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皇天”拟人化,强调了无情与无知。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名利的思考与批判,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尤其是在追名者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悲哀。

意象分析:

  • 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但在诗中却与哭泣相连,暗示失落。
  • 旅坟孤岳:象征孤独与死亡,传达了生命的脆弱。
  • 羸仆:象征无助与悲伤,突显了个人的渺小。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旅坟孤岳”象征什么?
      • A. 名利
      • B. 孤独与死亡
      • C. 荣耀
    2.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愤怒
    3. “白日只如哭”中的“哭”指的是什么?
      • A. 哭泣的声音
      • B. 悲伤的情感
      • C. 快乐的泪水
  •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但其情感更为直白,贯休的《怀刘得仁》则通过名与利的反思,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
  • 《诗经与唐诗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