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即事》

时间: 2025-01-19 18:54:05

名胜来何许,群仙迹尚存。

瑶缄秘石室,金简出云门。

避世迷桃谷,冥栖卧漆园。

丹砂如可学,尘事讵堪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名胜来何许,群仙迹尚存。
瑶缄秘石室,金简出云门。
避世迷桃谷,冥栖卧漆园。
丹砂如可学,尘事讵堪论。

白话文翻译:

这处名胜在何方呢?那里的仙人足迹依然存在。
瑶池的书信藏于神秘的石室,金色的简章自云门而出。
我在桃花源中逃避世俗,隐居在漆黑的园中。
如果能学习丹砂的炼制,尘世的事务又怎能值得一谈呢?

注释:

  • 名胜:名胜古迹,指著名的风景或历史遗迹。
  • 群仙:指众多的仙人,寓意神仙的踪迹。
  • 瑶缄:瑶池的书信,象征着神秘与美好。
  • 秘石室:隐秘的石室,暗示着隐居的地方。
  • 金简:古代的书简,象征着高雅的文化。
  • 云门:道教的象征,常用以指代天界或仙境。
  • 桃谷:桃花源,指世外桃源,象征着逃避现实的理想之地。
  • 冥栖:隐居,静谧的生活状态。
  • 丹砂:道教中炼丹的材料,象征长生不老的追求。
  • 尘事:世俗事务,指世间的纷扰与烦恼。

典故解析:

  •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形容一个与世隔绝、理想的生活环境。
  • 云门:在道教文化中常常指代天界或隐秘的境地,象征着高远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孜,明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追求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逃避。

诗歌鉴赏:

《山中即事》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名胜的描绘,展示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一系列自然景象与道教文化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

诗的开头“名胜来何许,群仙迹尚存”,引发读者的好奇,诗人似乎在探寻一个理想的栖息地。接着提到的“瑶缄秘石室”与“金简出云门”,则将诗人的思想引向一种更高的文化境界,隐喻着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在描绘隐居的环境时,诗人提到“避世迷桃谷,冥栖卧漆园”,通过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丹砂如可学,尘事讵堪论”,则是诗人对人世间烦忧的不屑,他更愿意追求道教所追求的长生之道,而非沉溺于尘世的纷扰。这种对世俗的逃避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梁孜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名胜来何许”:询问名胜所在,引起读者兴趣。
  2. “群仙迹尚存”:表明此地曾为仙人所居,暗示其神秘与美好。
  3. “瑶缄秘石室”:描绘隐秘的石室,象征仙境的高雅与神秘。
  4. “金简出云门”:意指高雅文化的流出,暗示对知识的追求。
  5. “避世迷桃谷”:表达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向往桃花源的生活。
  6. “冥栖卧漆园”:描绘隐居的状态,强调内心的宁静。
  7. “丹砂如可学”:象征对长生不老的向往,暗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8. “尘事讵堪论”:对世俗事务的不屑,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丹砂”象征着长生不老的追求。
  • 比喻:如“桃谷”比喻理想的隐逸生活。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展示了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 名胜:象征自然与历史的结合,代表理想的栖息地。
  • 群仙:象征人类对超脱与永恒的向往。
  • 瑶缄:代表高雅的文化与智慧。
  • 桃谷:象征理想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 丹砂:象征追求长生与超脱世俗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谷”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隐逸生活
    C. 繁华的城市

  2. “丹砂”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与超脱
    C. 社会地位

  3. 诗人的态度对世俗事务是: A. 热爱
    B. 厌倦
    C. 忽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梁孜的《山中即事》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隐逸与超脱,后者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区生活。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反思,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梁孜更为含蓄,陶渊明则更为直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陶渊明全集》
  • 《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