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洲延晚眺,月色满长林。
绝浦闻渔笛,空山响梵音。
潮回江岸远,雁下水云深。
歌舞浑忘寐,扁舟尘外心。
白话文翻译:
在灵洲的傍晚,我眺望远方,月光洒满了长长的树林。
在遥远的海岸传来渔夫的笛声,空旷的山谷回响着佛教的梵音。
潮水退去,江岸显得悠远,雁群飞下,水面与云层都显得深邃。
在这歌舞的氛围中,仿佛已经忘却了睡眠,心灵在小舟之外的尘世中徘徊。
注释:
- 灵洲:指灵洲岛,可能是作者所处的地理环境。
- 晚眺:晚上的眺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
- 渔笛:渔夫用笛子吹奏的乐曲,增添了诗歌的动感。
- 梵音:佛教音乐,象征宁静与超然。
- 潮回:潮水退去,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 歌舞:指欢快的歌舞活动,表现了人们的愉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孜,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描写山水人文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傍晚,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和谐,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灵洲晚眺》以悠然的笔调描绘了傍晚的自然风光,诗人在灵洲的晚景中,感受到了月光、渔笛、梵音等元素交织在一起的和谐美。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月色照耀下的长林,渔笛声与梵音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勾勒出一种典雅的氛围。诗中的“歌舞”与“扁舟”意象,象征着人类生活与自然的融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烦扰的超脱之感。全诗意境悠远,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的情怀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洲延晚眺:在灵洲的傍晚,诗人开始眺望远方,设置了场景。
- 月色满长林:描绘月光洒满树林的静谧之美,营造宁静氛围。
- 绝浦闻渔笛:在遥远的海岸传来渔夫的笛声,体现出生活的气息。
- 空山响梵音:空旷的山谷中回响着佛教的梵音,增添了神秘感。
- 潮回江岸远:潮水退去,江岸显得遥远,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距离。
- 雁下水云深:雁群飞下,水面与云层深邃,体现了自然的深邃。
- 歌舞浑忘寐:在欢快的歌舞中,诗人忘却了睡眠,表达人间的快乐。
- 扁舟尘外心:小舟在世外,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歌舞浑忘寐”,比喻在欢乐中忘却一切。
- 对仗:前两句及后两句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色:象征宁静与清澈。
- 渔笛:代表生活的气息与乐趣。
- 梵音:象征宁静与心灵的超越。
- 扁舟:象征自由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月色”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迷惘
B. 宁静
C. 悲伤
答案:B -
“歌舞浑忘寐”中的“忘寐”指的是什么? A. 忘记时间
B. 不想入睡
C. 忘记烦恼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空山响梵音”意在表现什么? A. 热闹
B. 宁静
C. 复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之美,但更强调孤独与隐逸的情感。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但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不同,梁孜更倾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王维则更显孤独与沉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