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山含霁色,联骑入都城。
梵阁云中出,林钟雨后鸣。
风烟分胜地,岁月老尘缨。
共抱登临癖,重来不负盟。
白话文翻译
青山映着晴空的色彩,我们骑马一起进入都城。
梵教的阁楼从云中显现,林中的钟声在雨后响起。
风烟把美好的地方隔开,岁月使得尘缨变得古老。
我们共同抱有登高的癖好,再次来到这里不辜负我们的约定。
注释
- 青山:指青翠的山岭,象征自然之美。
- 霁色:晴空的颜色,表示天气转晴后的景象。
- 联骑:一起骑马,表现出同伴的情谊。
- 梵阁:佛教的阁楼,通常可以指寺庙中的建筑。
- 林钟:指树林中的钟声,通常是寺庙或钟楼发出的声音。
- 风烟:风和烟雾,这里指自然景色的变幻。
- 尘缨:尘世间的事物,常指繁华与世俗。
- 登临癖:对登高望远的喜好。
- 不负盟:不辜负当初的约定。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登临癖”可以视为一种对游览和自然美景的向往,体现了文人墨客的共同情怀。古代文人常常通过登高来抒发情感,抒写对大自然的赞美和人生的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孜,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脱俗,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某次与友人骑马游览途中,作者在途中倚马远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城市的繁华,借此表达对友情的珍惜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诗人骑马入城时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的开头,通过“青山含霁色”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展现了晴天的明媚气候。随后“联骑入都城”,将诗人和友人的身影融入这幅画中,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梵阁云中出,林钟雨后鸣”两句,借用佛教的意象,突显出一种超然的美感,仿佛在提醒人们在繁忙尘世中寻找一份宁静。诗人用“风烟分胜地,岁月老尘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岁月的变迁令美好事物逐渐远去,仿佛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隔阂。
最后两句“共抱登临癖,重来不负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不忘往昔的决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体来看,诗歌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深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山含霁色:描绘了晴天山色的美丽,表明自然的清新。
- 联骑入都城:通过骑马进入城市,暗示与友人的亲密关系。
- 梵阁云中出:展现了城市中佛教文化的存在,与自然相互交融。
- 林钟雨后鸣:雨后的清新与钟声,象征着宁静的氛围。
- 风烟分胜地:自然的变幻与人世的隔阂,反映出诗人的思考。
- 岁月老尘缨:时间的流逝使得往事模糊,表现了对过去的感叹。
- 共抱登临癖:强调同伴之间的共同爱好,象征着友情的坚固。
- 重来不负盟:重返此地,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承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山含霁色”通过比喻描绘自然的美丽。
- 对仗:如“林钟雨后鸣”与“梵阁云中出”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山水的描绘与友情的回忆,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鼓励人们在纷繁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和清新。
- 梵阁:代表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宁静。
- 林钟:钟声传递的宁静和内心的思考。
- 岁月:流逝的时间,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联骑”意味着什么? A. 一起骑马
B. 独自骑马
C. 骑马赛跑
D. 骑马游玩 -
诗中“岁月老尘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于时间的享受
B. 对于过去的怀念
C. 对于未来的期待
D. 对于友情的珍惜 -
“共抱登临癖”中的“癖”主要指什么? A. 爱好
B. 缺点
C. 习惯
D. 症状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同样通过登高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望庐山瀑布》 by 李白: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美的赞美。
诗词对比
- 《青山行》 by 王维:同样描写山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更关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山中与幽人对酌》 by 李白: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深情对话,强调孤独与宁静。
通过这些作品的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诗人在自然与友情中所流露的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