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樱桃》

时间: 2025-01-05 10:42:54

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

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

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

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樱桃
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
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
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
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樱桃盛开的美丽景象,华林中满是芳香的花朵,洛阳城里春意盎然。樱桃的红色如同远方的太阳,翠绿的影子在水面上摇曳。高大的树枝上鸟儿在欢快地鸣叫,低垂的枝条映衬着美丽的女子。以前樱桃只是在园中生长的果实,现在却成为了宴席上的珍品。

注释:

字词注释:

  • 华林:华丽的树林,指繁花似锦的园林。
  • 朱颜:红色的面庞,形容樱桃的鲜艳颜色。
  • 远日:远方的太阳,暗示阳光明媚。
  • 翠色:青绿色,指樱桃树的叶子。
  • 影长津:影子长在水面上,形容水面的波光粼粼。
  • 乔柯:高大的树木。
  • 娇鸟:美丽的鸟儿。
  • 昔作园中实:曾经只是在园中生长的果实。
  • 席上珍:现在成为了宴席上的珍品。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樱桃的描写,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反映了唐代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字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因其治国有道,被后世称为“贞观之治”。李世民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世民执政期间,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借樱桃的美丽景象,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赋得樱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樱桃盛开的美丽景象,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诗的开头两句,“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芳香四溢的华林与春意盎然的洛阳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则通过樱桃的鲜艳与绿叶的映衬,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最后两句,“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不仅表现了樱桃从自然中的果实到宴席上的珍品的转变,更隐含了对美好生活的珍视与追求。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情感的共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华林满芳景:华丽的树林里充满了美丽的景色。
  • 洛阳遍阳春:洛阳城里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
  • 朱颜含远日:樱桃的红色似乎在映照着远方的太阳。
  • 翠色影长津:翠绿的叶子在水面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 乔柯啭娇鸟:高大的树上,鸟儿在欢快地鸣叫。
  • 低枝映美人:低垂的树枝映衬着美丽的女子。
  • 昔作园中实:樱桃曾经只是在园中生长的果实。
  • 今来席上珍:如今成了宴席上的珍贵佳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
  • 比喻:将樱桃的颜色与远日的阳光相提并论,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高大的树上“啭娇鸟”,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视,传达了李世民作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樱桃:象征春天的到来以及美好的生活。
  • 华林: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繁荣。
  • 娇鸟:象征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和谐。
  • 美人: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华林满芳景”意指什么? a) 树木茂盛
    b) 花香四溢
    c) 田野广阔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生活的感慨
    b) 对春天的赞美
    c) 对历史的思考

  3. “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表达了什么? a) 樱桃的变化
    b) 奢华的生活
    c) 旧时的记忆

答案:

  1. b) 花香四溢
  2. b) 对春天的赞美
  3. a) 樱桃的变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李世民的《赋得樱桃》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生活的细腻感受,而李白则强调人生的豪情与饮酒的快意。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的不同侧面。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世民与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