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露曦风晚别春丛,
拂掠残妆可意红。
多病废诗仍止酒,可怜虽在与谁同。
白话文翻译:
在晨露和晚风中,告别了春天的花丛,
轻轻拂过的残妆依然妩媚动人。
多病使我不再写诗,甚至停止喝酒,
可怜的是,即使我仍在这里,又与谁共度时光呢?
注释:
- 露曦:露水与晨光,指清晨的景象。
- 春丛:春天的花丛。
- 残妆:指花朵的残余之美,暗示春天的逝去。
- 多病:多病的身体,表示诗人的健康状况。
- 止酒:停止饮酒,表达诗人的无奈和哀愁。
- 可怜:可怜、可惜的意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春丛和残妆,常常用来象征生命的短暂和美好的流逝。古代诗人常以春天的花朵来比喻青春和美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美好会逐渐消逝,带来无尽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尤其在描写自然景色方面成就卓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或许是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诗人常常在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小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残余之美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花丛在晨露和晚风中的状态,充满了生机与美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美丽却已经开始消逝,诗人用“残妆”来形容这一现象,既展现了花朵的娇美,也暗含着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和伤感。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诗人的自身感受,他因多病而废弃了诗歌创作,甚至连饮酒的乐趣也停止了。这种状态不仅反映了身体的虚弱,也传递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诗人感叹“可怜虽在与谁同”,这句话中蕴含了对人生孤独的深刻反思,尽管身处于世间,却感到无人与之分享,内心的孤独愈发显著。
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生机盎然的春天与诗人衰弱的身躯,充满了悲凉的情感。黄庭坚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相伴的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露曦风晚别春丛:描绘清晨露水和晚风的交替,诗人正在告别春天的花丛,暗示着春天的结束。
- 拂掠残妆可意红:残妆的意象让人联想到春天的花朵,尽管已经凋零,依然美丽动人。
- 多病废诗仍止酒:诗人因健康原因无法继续创作,甚至连饮酒的乐趣也停止,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无奈。
- 可怜虽在与谁同:感叹即使生存于世,心中却感到孤独,仿佛没有人可以分享自己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生机与诗人身体的虚弱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花朵的“残妆”赋予了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比喻:以“残妆”比喻春天的凋零,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深刻反思。黄庭坚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自身的衰弱,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普遍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露曦:象征新的开始与生命力。
- 春丛:代表青春与美好的时光。
- 残妆:隐喻美好事物的逝去与生命的脆弱。
- 孤独:象征内心的哀伤与对陪伴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多病”是指什么?
- A. 身体健康
- B. 诗人多病
- C. 诗人快乐
- D. 春天的花
-
“残妆”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不再美丽的花朵
- B. 诗人的心情
- C. 春天的气息
- D. 繁荣的景象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黄庭坚的作品更侧重于生命的脆弱,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深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黄庭坚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